第十章 善太息(2 / 4)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164 字 3个月前

如今,一尊真魔对姜望来说,已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战力。他寻找宋婉溪,是想探究当年,想要捕获更多关于白骨尊神的线索,也是想要知道,七恨魔君为何会在那时候,降下那问心之劫。

弱者没有资格追寻答案,遇到危险,逃脱已是万幸。

所以要变强。

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强壮。守自己的道理,问自己的心,再去问为什么。

所以直到今天,才有这一次注目。

魔猿的心神,仿佛飘向无限远处,像是茫茫宇宙中孤独的尘埃,在等待另一粒尘埃的响应。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长到兀魇都山脉另一边的姜安安小队,都已经成功抵达了此次探索的目的地——位于“千眼石窟”深处的,名为“善太息”的地下暗河。

除了被赵玄阳擒来的那一次,姜望曾经也在兀魇都山脉潜修半年,但那段时间都静于地穴坐关,不曾四处探索。对兀魇都山脉的种种传说,反倒不如做足了功课的姜安安了解。

这“千眼石窟”是兀魇都山脉里最大的一座石窟。且曲径回环,内部十分复杂,分岔洞穴极多,通向种种未知之地,无法尽索,以至于有“千眼”之称。

一般人在这里,根本找不到路径。

而“善太息”之河,又是千眼石窟里一条极凶险的暗河,幽深无底,宽广无边。

从“千眼”里最多人探索过的“洞冥窟”下来,视野就会被浪涛铺满,一眼看不到边。暗沉沉的波涛,不知缄藏着多少择人而噬的恶兽。

在周边的一些传说里,这条河是被视作“冥河”的。说是人死之后,便经由此河,前往幽冥。

“洞冥窟”中无数恶神的雕刻,便是这些传说的体现。三头之犬、衔尾之蛇,牛头马面、黑白无常……

当然,对神道有些了解、且修行到如此境界之后,姜望对于那些小时候听得津津有味、咋舌称奇的传说,早已祛魅——

绝大部分神话传说,都是神话时代的产物。不过是为了修行所凝聚的假想,是一种假述的道,借假修真。

而曾经躲在被窝里乖乖睡觉怕鬼敲门的孩童,已经握得无数神祇苦求的“真”。甚至于哪怕是真神,也要被长相思剑压三分。

绝大部分传说里的神祇,见了现在的姜真人,都要行大礼。

况且他也是去过幽冥世界的,那不过是依附于现世的一個大世界,自有来往的路径,跟兀魇都山脉里的哪条暗河都没有关系。

蠢灰经过“洞冥窟”的时候,还冲那三头犬的刻像吠了一阵呢。要不是姜安安队长拉着,非把那三个脑袋铲掉两个。

不过关于“善太息”河的传说,却也不能尽皆无视。有一个涉及到远古八贤,值得慎重对待。

说是阵道初祖、八贤中名为风后的存在,在战死之后,只剩一缕残魂,飘荡在天地之间。心忧世人,不肯离去,最后徘徊于此河,久久叹息。

故有“善太息”之名。

在传说之中,最后那位伟大存在的残魂,逆善太息之河而上,寻至生死的尽头,领悟无上之理。而后以残魂修神道,在神话时代证现世神祇,再次超脱。

常人以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则有深呼吸一次,脉动五次,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

“善太息”即频频叹息,在医道之中,被视为一种病症,通常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宣引起。

世人以此命名这条暗河,也未尝没有“望洋兴叹”之意。

来到此河之前,一路来威风凛凛的恶犬蠢灰,也一时停下脚步,趴在岸边“呜呜呜”。偷眼去看根本不理它的姜真人。

“抛开传说来讲,‘善太息’河本身水质特殊,鹅毛不浮,芦花定底,我们需要时刻以道元对抗,才能确保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