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
稍微科普一下,这个时候其实也算三国鼎立,确切点叫四国,大明朝,清国,瓦刺,和鞑靼。
&nt;
清,是后金。瓦刺和鞑靼其实都是蒙古人,他们自己搞的分裂,瓦刺在西,叫漠西蒙古,鞑靼在东边紧邻后金。这三个恶邻和大明朝都不对付,都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当年土木堡之变就是瓦刺的也先搞的。那时候也牛逼的一塌糊涂是咱们的头号大敌,当年也领风骚数十年。
&nt;
不过眼下风头都被后金给盖了,明里上瓦刺和鞑靼和咱们没有大摩擦,但暗地里坏事也没少干,和后金狼狈为奸一明一暗的明抢暗夺。
&nt;
至于称呼上,大明其实才不管他们瓦刺还是鞑靼,都叫他们鞑靼,而且他们三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鞑虏,也就是鞑子!
&nt;
没错,这个时候的鞑子还不是专指大清国,到清末鞑子才是清朝的专称。
&nt;
这个时候的明朝老百姓若说鞑子,有可能是指三家,细分就叫鞑靼和建奴或者金狗。
&nt;
敌人的身份竟然蒙人和鞑子,这让史可法一众人吃惊不小,常宇却冷笑不已:“看来都听到风声了”。
&nt;
“督公的意思这些人都是潜伏在咱们大明境内的清狗和鞑靼细作?”史可法问道。
&nt;
常宇点点头:“至于他们袭击的动机却不得而知,或许自发或者是受人所托吧”。
&nt;
宣府镇历来都是间谍最密集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口岸,和鞑靼和瓦刺通商的地方,清人自然也要混进来,而且还收买了很多当地的商贾,被常宇查抄的那一帮后来大清八大皇商就是他们的人,为他们倒卖物资搜集情报。
&nt;
间谍和细作利用这个口岸发展的势力已超乎想象,甚至专门组织人马落草为寇作为潜伏力量,随时人手可以拉出来执行一些大小规模的行动。
&nt;
这绝非信口胡诌,土木堡之战的明军之所以大败,就是因为在情报方面战被对方碾压,几乎没得到有用的情报,后世研究土木堡之战,专设篇幅研究当时的情报及谍战,内容相当精彩,拍成电影,至少十部以上谍影重重或者碟中谍。
&nt;
瓦刺当年都能做到如此,更不要提觊觎大明几十年,雄才大略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二人了,不知往大明境内输送和培养多少奸细了,像宣府镇这种边关重镇更是其重要据点,这些年锦衣卫在宣府镇没少和他们过招。
&nt;
这样看来常宇在这遭袭,一点都不意外了。
&nt;
无论是宣府镇的那位,又或蒙人还是清人都想他死。
&nt;
常宇死了对他们都有天大的好处!
&nt;
常宇之前也曾想过有遇袭的可能,但觉得可能不大,因为他没想到对方潜伏的力量有这么大,更没想到蒙古人也插一脚。
&nt;
但也不能因为有蒙人就能咬定鞑靼也涉入其中,边境种族混居本就是常事,大明境内有蒙古人也有满人百姓,同样蒙古和清国那边也有汉人百姓。
&nt;
而即便是敌国的也未必就是他们指使的,常宇想到此处突然灵光一闪,会不是这些人本来是为了接应那谁的,但因其被屠元和老贾控制了他们无法硬撼,只能退而求其次,铤而走险找到自己头上了……
&nt;
常宇在那想的出神一动不动,王征南忙着给他包扎伤口,却看傻了一众文官,他们何曾遇到过这种事,又何曾见过这种场面,第一次见小太监上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