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恳请刘备称帝,刘备不禁心中怦怦跳,帝位可谓是梦寐以求的极致权力,自己现在奋斗确实是复兴汉室,但也曾无数次梦想到至高无上的位置,现在汉帝失位,那不自己的机会来了。
强装镇静,刘备咳嗽一声道:“子松说和那里话,汉帝生死不知,我等当以讨贼迎帝为当下头等大事,况且我有何德行,无才无德,礼法不和,不可不可!”
张松进言道:“曹丕已经称帝,那王上是谁的汉中王?不称帝大汉就真正的被曹丕所谓的魏取代,王上要以什么名义去伐魏呢?
王上不称帝等于说默认了曹丕的帝位,纵然打出讨逆复汉的旗号,汉在那里,汉帝都拱手让位了,王上拥立旧汉的话就等于随同天子称臣让位,王上和我等一众是谁的臣子?
汉都没了何谈讨伐逆贼,谁会响应王上?况且天下人心为道义者历来都是是凤毛麟角,否则先贤怎会颂扬舍生取义。
更多人是为了官爵名利,他们来投奔王上,王上利是金银可给,官职,爵位,功名怎么办,许诺事成之后奏明天子,天子何在?王上,这恐怕无法鼓动人心。
等汉帝重新登基太虚无缥缈,就眼下来说,恕臣冒昧,曹丕势力胜我们甚多,忠臣义士更被清除殆尽,复兴大业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且不说那时候谁当汉帝,就是眼下王上麾下的将士们的斗志都会消磨殆尽,汉会真正的完全消失在人心中,土崩瓦解!
唯有给予众人能看得见的,才能拴住人心,凝聚起力量。”
刘备暗自点头,确实,一味地画饼充饥根本无用,汉帝禅位的消息传遍自己的势力范围,跃跃欲试的人必定大有人在。
刘备开口道:“子松,你太高看我刘备了,你和孔明确有萧何张良之才,恐怕刘备没有光武帝之命。大汉两京长安、洛阳皆不在我手中,两京乃大汉定国之本。
从血统来看,刘备并非当今汉帝嫡亲,连旁支都算不上。大汉落魄刘氏子弟何其多,光凭这两点就会落人口实,损我一直奉行的大义。”
张松正要再开口,诸葛亮看出刘备之忧,张口道:“亮明白王上所虑,汉之两京虽然不在王上手中,然汉崛起乃在汉中,高祖凭借巴蜀便扫平天下,王上不禁占巴蜀,还据荆州、关陇之地,势力远胜高祖,长安遥遥在望,取之不难。
至于说血统,王上,大汉立国以来,自文帝时高祖嫡系血脉便交由旁支继承,光武帝亦是如此。
与其说继承血统,不如说谁能展现刘氏之本,高祖生平百折不挠,屡败屡战,战胜项羽,席卷天下。
王上和高祖何其相似,况且王上礼贤下士,善待百姓,天下人无不心悦诚服。
王上,亮愿意往说服陇西太守徐邈,金城太守苏则,让二人共奉王上为天下之主,承袭汉统!”
张松暗暗佩服诸葛亮明白刘备所想,徐邈、苏则二人乃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太守,就如同当初刘备进位汉中王为首乃是马超,因为刘备麾下关张等虽然是亲信,但官职都是刘备私相授予,不曾得到正式任命。
现今刘备若想称帝,首先需要天下士人的拥戴和承认,曹丕称帝的理由是承汉禅让,就算刘备不认账,对中原大批士人来说是法理正统。
苏则被举孝廉和茂才,朝廷征召任职,先后出任过酒泉郡太守,调任安定郡、武都郡太守,所任郡县都颂其威名。曹操征伐张鲁,见到苏则,对他很欣赏,打败张鲁以后,平定安抚住在各氐族部落,打通了河西走廊,转任金城太守。
徐邈先后在朝中任过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东曹议令史、尚书郎。后来,出任陇西郡太守。
二人是刘备势力下极少数在朝堂侍奉过天子的人,二人是否承认刘备,等于说是表现出汉亡后士人们对刘备的态度。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