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这一番后来的故事和我了。
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是56年,在爷爷的一本日记里读到的。那时爷爷30左右,第一句话就是:经过10年的斗争,我终于离婚了,不容易,对新生活有了希望和期待。所以那本日记里,除了记载爷爷的工作、生活、思考,以感情故事居多,就像一本小说,读来很有兴味。
爷爷时任数学组长和党支部书记,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每天四点半起床读书、学习、做题,跑步,白天工作,晚上备课,有时和朋友们一起娱乐,或是做一些工作上的谈话,学校里还时常会有舞会,睡觉前读书、记日记,爷爷那时的工资是90多元,多的时候120多元。
那是文革前夕,生活平静而丰富,爷爷喜欢读小说,也会去看电影,听音乐,周末可能和朋友们出去聚会。爷爷那时的每天所想,除了工作的方向,反思自己的不足,鼓励自己进步,就是情感上的小烦恼了。
离过婚在当时应该是很大的一个不足,对再婚有很多的影响。爷爷在心底里对这点是认为自己很欠缺的,但对自己的品质和人格以及别人口中的评价,又是自信的。
当时爷爷感情上在纠结的对象有三个,一个是学校小学部的音乐老师,姓谢,三十来岁,气质文雅安静,会唱歌、拉小提琴,独自带着两个儿子生活;一个姓李,是一名性格有点大大咧咧的女学生(那时班级里学生年纪相差很多),我不知她有什么优点;还有一个女演员,姓房,长得很漂亮,后来回了大连。
日记里记了不少生活上的小事或者小心思,读起来有趣又很有画面感,比如:
“今天中午到食堂打饭,看见了谢,她看到我笑了一下,坐了下来,不知她在想什么,有没有考虑我昨天说的话。”
“晚上约了她一起去看电影,我买了几块糖。”
“出差到大连,约了去看房,请她吃饭、看电影,逛街买东西,花了二十多元钱,到晚上见另一个人时,只好请她吃了根冰棍。”
“今天发工资,想起儿子说要一件羽绒服,我去看了看,竟然要二十块钱,于是给妹妹买了一身衣服,和一条围巾。”
“想送谢一把小提琴,她琴拉的很好听,会喜欢。”
“今天xxx和我说大家一起谈论了我,对我评价都很高,我很高兴。”
……
这些小小的琐事甚至一些幼稚的小心思丰富了爷爷在我心中的形象,让我可以想象出他年轻时的样子,了解到他也有过的年轻时的欢乐和烦恼,也为爷爷那时的勤奋和对工作的积极和热情所感染,一段时间里,我每天也学着四点多起来读书跑步,但没有坚持多久。
爷爷的日记里还记过一次到北京出差,写到了他住的宾馆,走过的地方,坐过的公交车……而我如今就生活在这里,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场景,恍惚我也回到了几十年前,我们的脚下踩的是同一方土地。
后来,爷爷和谢正式相处了,不久,文革开始,爷爷是有些风头正盛的知识分子,好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意中给自己招惹了麻烦,加上前妻因对离婚怀恨在心,去举报爷爷,爷爷开始了近二十年的残酷岁月。被最好的朋友出卖,女朋友担心被牵连而离开,遭受各种批斗……种种经历,也成全了后来的故事。
爷爷一次被安排到农场放牛,不知什么原因牛忽然发疯把爷爷撞伤,无法继续放牛,于是被安排到了当时的五七干校,做队长。
以后的故事我从别人的口中零星听的一些,影像中了解一些,日记里看到一些。
干校当时可能是几十人,后来发展到二三百人,爷爷想这么多人,都是正值大好青春的青年,不做一些事情可惜了,于是先带领大家干起了砖厂,当时的条件不好,冬天很冷,砖厂红火起来后,爷爷又开始带大家盖楼,于是几个月的时间,起来了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