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就是这般样子,有人离别有人相聚,有人黯然神伤就有人喜结连理。
人与人的悲喜从不相同。
人与人的悲喜从不相通。
现世。
南平京还是和以往那般繁华鼎盛。
自安化侍和澹台夭夭分别后,时光匆匆如水又过了两个月。
南靖历一六零年四月二十五这天。
子时刚过,打更人走完了一圈啰哨,可城内依旧是摩肩接踵。
宵禁这种事在南平京是绝对不存在的,作为整个南靖朝皇家威仪的首要彰显,南平京便是整片江南大陆上最理想化的人间天堂。
在青莲大街往东过三道街口,有一条与之穿插横纵铺设的长街名为古酌。
古酌大街第四十六号档口开着一家巨大书馆,号为江南第一阁。
能够用如此排场阔绰的雅号匾额,其底蕴风骨自然也差不到哪去,这书馆的确也是南平京乃至南靖朝最大的藏书阁之一,地位仅仅稍逊于皇宫大内的天书阁。
往日里江南第一阁便门庭若市,白天有无数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汇聚于此,夜晚也有无数进京赶考的寒门秀才在此读书过夜,门廊外每到夜间也会停满穷酸秀才的毛驴和骡子马,拉了一地的粪便也没人出来吵嚷半分。
这便是此书馆包罗万象的气度所在。
第二日清早便会有书馆小厮拿簸箕将门脸前头清扫干净,穷酸秀才们也会在日头初升之际知趣离开,他们在此地过夜也不用收取任何费用,夜晚挑灯夜读还可领取免费赠送的香火灯油,因而成为了全南靖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朝圣之地。
没有人记得这书馆究竟开了多少年岁,只记得门前十八根顶梁木柱换了一茬又一茬,没人会去嫌弃或瞧看不起那些寒门子弟,白日里来此读书品茶的世家公子文人大家还会慷慨解囊,赠送的香火钱往往都比小厮的月供油水还多。
因此久而久之,这江南第一阁便传出来一句老话儿。
这世上除了功法古经,没有在江南第一阁读不到的书。
这世上除了飞升仙人,没有在江南第一阁遇不到的人。
能够开一间这样胸怀的别样书馆,其掌柜之人当然也非凡俗之辈。
南平京里的老百姓全都知晓,表面上是京城王家在打点日常营生,实际上这书馆背后牵连着修仙世家的利益靠山。
在南平京里能和书卷有如此热络联系的靠山,当然非儒门大户祝家莫属了。
现居南靖朝三大家族之一的祝家,相比于叶家和澹台家当然有所不及,近些年来依靠着蒲司徒这座大山动作频繁,先是联合西梁兵部尚书蓝晏池,后又联合东陈王朝儒门势力培植青年才俊,渐渐也在南靖朝中站稳了一方脚跟。
而这江南第一阁,便是祝家在南靖朝中最大的世俗产业,也是让祝家站得稳当的脚趾之一。
虽说江南第一阁乐善好施有教无类,可百姓不知道的是它背后的垄断营生,不光全南靖朝过半数的造纸印刷产业归祝家管辖,笔墨纸砚科举官僚的规章制定也都要过祝家人的关节。
高风亮节的读书人背后藏着金银细软的猫腻儿,这事儿在朝堂上流之中早已经不算新鲜,只有广大平民百姓还对其感恩戴德,不会去埋怨连年涨价的纸张的处事作风歌功颂德。
今日子时,江南第一阁第九层顶楼。
祝南师刚送走了最后一批饮茶会客。
今天一整天他都忙得不可开交,一大早迎接军器监主簿水龄章大人,午时随口吃了便饭后又接待上周别驾司绍命大人,晚间本来想要休息一下,亲王府司马柳象骨柳大人又登门造访,这一聊便聊到了子夜时分。
自从他当上了稽查司北境按察正使之后,各种人情世故的应酬比之前倍增许多。
他本身也醉心于仕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