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女士用品(3 / 3)

的外国人,非富即贵。碰到这样的‘不方便’,不可能不想着解决。

于是有关部门决定,拿出宝贵的外汇进口卫生巾设备。后来设备进来了,生产的重任就交给了京城的十一造纸厂。

生产的时候大家都很有干劲儿,结果……东西出来了,老百姓却嫌贵,卖不出去。

这会儿经济比头两年好了不少,可穿暖吃饱仍是基本需求。

七毛钱一包,还只有十几片的卫生间;对比妇女用纸的一毛多一大卷,几乎是四倍多的价格。加上这东西月月都得用,有的可能一包、两包都不够,算起来就是笔不小的开销。”

他说的这种情况陈曦能理解,这会儿县里还有那么几个人舍得买卫生巾用,而村里妇女基本上用草纸的都少,不是草木灰、就是棉花。

杨芳华也是后来在陈曦的坚持下,才开始用卫生巾。

穆朝阳继续说道:“成捆的卫生巾滞销,在仓库中堆着,企业一筹莫展。渐渐地,人们把这个刚刚出现的新鲜事物当做一个玩笑。

这次滞销直到去年一款国外卫生巾的纸质广告出现,才让滞销产品勉强有了些转机,造纸十一厂才没有破产。”

陈曦点头:“这些我也听说过,不过我要告诉你个数据。

如果我没记错,九零年国内女性的卫生巾年消费量为20亿片,而到了九十年代末期,这个数字飙升到300亿。

这是什么概念,你想过吗?

两千年左右的人口普查资料说,我国十四到四十九岁的女性有近3.5亿人,人均卫生巾使用在八十多片。”

穆朝阳惊讶道:“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十四年后一个月卫生巾的总销售额就能有几十个亿!”

陈曦点头:“没错,如果有办法推动这个进程,普及卫生知识,让女性了解到产品的卫生性、便捷性;同时提高国民收入……这个过程一定能缩短许多。远了不敢说,九十年代初上个十亿问题应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