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真龙游廷(1 / 2)

京师洛阳皇宫。

深夜,太子刘强和东海王刘阳趋步匆忙赶往云台殿。

刘强道:“这么晚了,陛下召见咱们,不知出什么大事了!”

刘阳道:“边境之事,他都与吴汉、马武、臧宫等商讨;最近陛下批阅奏章时,召见咱们的次数越来越多,讨论的多是度田之事,这些都是本属司徒府的职责。今晚,应该仍与度田有关,多半是怀县来新消息了,或者就是大司马吴汉在蜀郡的平叛有了新的进展。”

龙书案上,简牍堆积如山,饶是弓马娴熟的光武,又是春秋鼎盛之年,批阅了一晚,也感到腿麻眼涩、腰酸背软,刚起身准备来回走走,舒缓筋骨,看到太子刘强和刘阳兄弟二人从外面进来,摆手示意免礼,然后指着放在龙书案边角的几卷奏章,道:“这是怀令赵熹和黄门侍郎梁松的上书,你们俩且先读一读!”

有顷,太子阅毕放下简牍,才注意到刘阳已在旁沉思。

“读完了?太子,你怎么看?”光武问道。

“真是惊心动魄!不想一个小小怀县竟酝酿着如此惊天之危机!若非赵熹、梁松处置得当,力挽狂澜,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那么,朕问你,危机何来?又何至于此?赵熹、梁松又如何处置得当?”

“那儿臣就试而言之,不对或不足之处,请陛下原谅!”

“朕恕你无罪,只管大胆讲来!”

“维汜、史歆等人包藏叛心、蓄谋已久,一直在潜心准备,等待举事时机。史歆握有兵权,拥据蜀郡,占据地利;维汜以治病救人为由,创设邪教,广招信徒,蔓延州郡,欲揽人和;而汉府不法官吏借推行度田之际,勾连地方豪右肆虐盘剥,以至百姓生路断绝,聚集而起,又授其所待之天时!”刘强顿了一顿,望了一眼光武。

光武正嘉许的点头,以柔和的眼光看着他,道:“说得好,继续!”

刘强精神一振,道:“怀县历经驷豫、郑敬两任县令,一个暴贪而亡、一个畏怯而逃,县治大乱,正好赋其所乘之机!而赵熹下车后,行事果断,短短时间内迅速摸清案情,兵行险着,果断斩杀贼盗头领维汜和夏奉,令其群龙无首以乱其方寸!然而,赵熹的怀县毕竟兵微将寡、力单势孤!生死关头之际,陛下派遣的梁松、窦固及时赶到,调动汝南军,奇袭贼寇,方力挽狂澜于不倒!”

“此外,陈众、龙述、淳于林等也是功不可没!陈众运筹帷幄,千里传信,单人独骑闯怀山;龙述,谨慎妥帖,倾家报国,义胆忠心系汉室;淳于林,嫉恶如仇,扶倾救危,反腐不反汉!”

“还有,繇延、驷豫、张伋等与欧阳司徒是否确有结党营私之实,也急需立即查清,刻不容缓。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欧阳歙和刘隆,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当世儒宗,一个是威名素著的功勋宿将;如若触犯汉律,儿臣尚未想好如何处置!”

光武颔首,侧过身看着刘阳,道:“刘阳,你怎么看?”

“儿臣同意太子的看法!”

“朕是在问你!”

刘阳慌忙跪倒,奏道:“儿臣以为法令决事,若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滑之吏将藉此投机,作奸犯科必趋猖獗。如想让死罪之人活下来,就会编织为其开脱的狡辩;如想令罪不至死之人不活,就会构陷致其于死境的说辞,是为刑开二门啊!”

“臣知道陛下宽仁,欲厚待重臣宿将,以酬其中兴之功,全君臣之义,故有不忍加罪之心。然而,臣以为法与功比,法当为先,功在法外。因为假如法无所禁,其若为之,则当免其罪,此为不知者不怪!反之,如若法令昭著,且已三令五申,其若再触,当为明知故犯,悖道逆理。目无法纪,也即目无国家、目无君父,足见其德不配位、能不称官。在此广推度田关键之时,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