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时来(2 / 3)

不待见你,也总排挤你,但她终归是太后,你名义上的母亲,你若实在看她不顺,让她迁居别宫就是。”

“可以。”萧璟清答道。

“第二……”他的耳朵泛起微红,目光飘向门口“我若走了,十安必然觉得孤苦伶仃,你要好生开导她,莫让她为我殉了葬。”

“好,”萧璟清看着他的眼睛。

“但你就真的如此相信我?”

皇帝靠在软枕上看着他:“我如今能相信的也只有你咳咳咳……”

萧璟清微微一怔,随即扬起笑:“是。”

皇帝欣然道:“罢了,我累了,你且出去吧……顺便……咳咳……帮我把太傅,六部尚书叫进来,我有话吩咐。”

萧璟清答了声:“是。”就出去了。

萧璟清叫了几人进去后,就跟着宗室大臣们一同跪在宴安宫外的“蝠寿万年”石砖上,石砖上的雕刻格外地咯膝盖,也不知那些大臣是如何坚持下去的。

御医陆续退出,里头的嫔妃似乎哭得更大声了。

在跪了大半个时辰后,里头传来内臣尖细的声音:“陛下龙驭宾天了……”

“陛下……”里头的嫔妃的哭声震天仿佛要直上云霄,从今日起,她们便是大行皇帝的遗孀了,此后生活只有三条路,一则没入崇圣护国寺,落发为尼,为国祈福;二则加冠尊号移居别宫奉养;三则随大行皇帝殉葬。

萧璟清随同一干宗室大臣俯身下拜。

身边仿佛有一点淡淡的脂粉香掠过,便是一声无比凄凉的叫:“皇帝啊……”

宫城的角楼撞起铜钟,四下,一下一下都撞在在所有人的心中。

他们知晓,一代天子已然逝去。大行皇帝福薄,没能留下子嗣,各人都在盘点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崇政殿中,太后坐在上首,抹着眼泪:“大行皇帝走了,礼部定议,要辍朝二十五日,禁止音乐嫁娶。”

坐在软榻之上的太师林冶拱了拱手:“启奏太后,老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后缓缓吸了口气,平复心情:“太师为三朝元老,但说无妨。”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未能留下子嗣,理应在宗室中挑选一人,继承大统,以安民心。”

太后抹了眼泪,思索了一会儿,抬眸扫视座下众臣:“按礼法来说,当立大行皇帝的弟弟康王为君才是,你们说呢?”

礼部左侍郎刘治平道:“德宗皇帝的诸位皇子中,穆诚王,肃定王虽然年长,却早随神宗皇帝薨了,康王年幼,恐怕难以治理朝政,不宜立为君,靖王身在边疆,此刻赶回来却也已经迟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理应立端王为君。”

太常寺卿李进沉吟道:“若论年长,则端王为君,若尊循礼法则是康王为君,我朝并无嫡子长子继位的规矩,理应遵循礼法,由大行皇帝的亲弟弟继位。”

正说着,康王就闯了进来:“母后,儿臣可不愿当皇帝……”

太后脸色一变:“胡说什么呢?快出去!”

康王行了个礼:“诸位大臣都知道我天性不喜束缚,乐于嬉戏,论文,我比不过端王兄,论武,我比不过靖王兄,论治国我又远远比不上皇兄,若论起当皇帝,我还不如建牙开府,乐得自在。”

太后脸都气绿了:“你……”

太傅刘平淡淡道:“都是德宗皇帝的子嗣,天家龙子,原不必如此说。”

“只是神宗皇帝曾言道端王是个有福气的,如今若论起……”

“传太皇太后口谕”俞成突然就进来了,太后忙起身下阶,与臣子们一同跪在地上:“传太皇太后口谕:端王是老身一手养大的,品性才能也还过得去,昔年神宗还想过要立他为皇太孙,只是后来去的匆忙,没有立成,如今再看,皇帝若由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