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会子探子就给自己传来消息。说是桓儇对于洛阳最近的事情毫无所觉,不仅不理会洛阳民怨,而且还吩咐人去为安阳百姓向城中富商筹借粮草。
看完密报的桓世烨不由感慨起来。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这个侄女到底在暗中谋划什么。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民望,就这样毁于一旦。桓儇居然舍得
“王爷,有没有可能这是桓儇的诡计”人群中站起一布衣男子,皱眉沉声道。
桓世烨闻言摇了摇头,“你是说桓儇故意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是为了迷惑本王的视线可你应该明白,本王在洛阳的民望有多高。”
“虽是如此,但是您别忘了桓儇的手段。”一褐衣束发的男子,朝桓世烨一拱手,“以属下之见,倒不如将手中粮食悉数屯入仓中。借此阻断桓儇的筹谋。”
话止桓世烨面露迟疑。那批粮食他屯在手中另有用处,一来可以防止旱灾缺粮,二来可以等到荒年的时候,可借机敛财。倘若把粮食屯入仓中,只要此事不上奏报,便无人可以查到这批粮食究竟从何而来。
“洛阳附近几仓皆是一空。如果我们真的屯粮就去,指不定没过几天就会被外物所扰。想要破局,或许得另外想办法。”桓世烨捧茶抿下一口。
“我猜大殿下会去风雨镇。我们不如在风雨镇设伏如何如今洛阳中的百姓皆对桓儇深恶痛绝。若是您能一举诛杀大殿下,洛阳民心尽归于您手中。”
说话的仍旧是那位中年谋士。如今在此议事的都是河南王府所养的门客,换作往日都是各抒己见。然而这一回,却出奇一致地同意了中年谋士的发言。
诛杀桓儇已获民心,这样主意一打定。桓世烨即刻派人部署起来,不仅将城中各处守将换作心腹。更是中沿途设伏,打算伏击桓儇。
就连桓儇不日从安阳动身返回洛阳的消息,也在百姓中传扬看来。比起之前百姓对桓儇的称赞,现在洛阳城中更多的是桓儇的责骂。
那些本就痛恨桓儇的儒生,趁着百姓怨声载道的功夫,写了好几篇文稿来对抗桓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