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左将军朱据(上)(1 / 2)

东吴军制承汉制,但又与汉时有所不同。汉时只有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可以开府建衙,其他的将军除了不常设置的四征、四镇在边境驻兵时可以开府,都没有征辟属官的权力。也就是说,在汉时将军们的军权都隶属于中央,平常只有规定数量的侍卫亲从属于自己的直属部下。

但是我们一直说东吴比较特殊,部曲私有化导致了将军们相对独立,只要有财力,就算是小小的校尉也可以自辟属官。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像马淳这种被地方军头延聘的官员并不属于东吴朝廷,只能算是私官。

他们平时只效忠延聘自己的军头将领,反而对东吴至尊孙权并不十分忠诚,因为饭碗不是皇帝给的,而是将领们给的,所以他们大多称呼延聘自己的将领为主公,或者隐晦点称之为明公。

左将军朱据更是开府建衙的实力军头。朱据,字子范,现年四十三岁,仪表堂堂,体格健壮,善于论辩诘难。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吴郡朱氏,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将女儿孙鲁育嫁给朱据,并任命他为左将军,封云阳侯。

朱据为什么会成为吕壹的目标,其实是跟他的为人很有关系。朱据为人谦虚,多交士人,轻视财货,乐于施舍,俸禄赏赐虽说丰厚但常不够用。

朱氏的两兄弟,从兄朱桓虽然战功赫赫,但为人狂傲耻与人下,常常和同僚争执,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更不喜欢结交士人。所以孙权用他很放心,这种孤臣独将对皇位根本没有威胁,何况他现在已经狂病发作,养在府内苟延残喘。

可是朱据就不一样,此人少年时就以仪表堂堂善于辩论著称与东吴,武略也不逊族兄朱桓,驻守湖孰时又能安定地方北拒曹魏。所以当初孙权对他很是喜爱,将自己次女小公主孙鲁育下嫁与他。

可是朱据却忘了,作为军中将领,已经没有了侍御史这个原本的文官职位,就要少与朝中文臣来往。可他却好,非但经常与文臣们结交饮宴,还时常结交四方名士,轻财乐施,甚至常常推荐一些自己看得上眼的士人入朝为官,这样做法明显就是犯了皇帝孙权的忌讳。

孙权开始也算大度,也许是因为对朱据的喜爱,更是对自己掌控朝廷的自信,孙权并没有对朱据提出敲打警告。但是自“隐蕃事件”之后,孙权就开始对朝堂众臣警惕起来了。

说起来这个“隐蕃事件”也算是令东吴朝廷上下蒙羞的一个丑闻。

隐蕃,魏国青州人,黄龙二年年仅二十二岁的他叛魏归吴。隐蕃有口才,能言善辩,又身材高大面容俊朗,初到东吴便深受年轻士族的欢迎。

但事与愿违,虽然隐蕃被吴人认为是“归义“,大帝孙权并没有召见他,没有给隐蕃一个陈述高见的机会。隐蕃见孙权只是把他当作一般的投降者对待,为了完成使命,于是上书孙权,表达不满。

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於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书信上达后,孙权立刻请隐蕃会谈。见面后,隐蕃先是陈谢回答孙权的问题,接着向孙权陈述当前的局势,侃侃而谈,风采翩翩,很有言辞观点。会谈结束后,孙权询问当时在场的右领军、乡侯胡综的看法,胡综回答说:“从隐蕃的上书看,他语气夸大,很像东方朔;从刚才隐蕃的表现看,此人灵巧敏捷,擅长诡辩,很像祢衡,但是论起才干都比不上两人。“孙权又问可以任命隐蕃担任什么官职,胡综回答说:“不可以让他治理百姓,不过可以在京城里给他安排一个小职位试试看。“孙权寻思隐蕃刚刚谈论刑狱时见解很深,于是任用隐蕃为廷尉监。

隐蕃私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