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设县琼山(1 / 2)

马淳上岸的天然港口位于崖洲岛最北端离朱崖县最近的峡角略往东的一个小海湾里,上岸之后才发现这个港口不远处有个小小的村落。

马淳前世曾经来过海南旅游,岛上的地形有些模糊的记忆,这个岛最北端在他的记忆中应该属于海口市,所以这个港口在后世应该就叫秀英港。而这附近的村落在汉时就是史籍当中记载的临高县,或者叫做临高村。

柳荣带着几个仆从走进这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过了片刻就领着两个老者过来。

二人来到马淳面前跪地行礼道:“琼山小民王福(王禄)见过县君。”

马淳上前扶起二人,道:“本县曾听闻先汉建武年间,有青州王氏父子跨海于崖洲临高之南建村定居,莫非是二位老丈的先祖?”

那自称王福的老者回道:“回县君,正是小民先祖。先祖本是青州王氏偏支,因不容于宗房,才举家跨海来到这崖洲岛定居,小民这一支正是从临高村迁移过来的定居在此。”

“哦,原来如此,”马淳点点头,问道:“建武年间至今也有三百多年了,青州王氏也算是北地望族,怎迁移到此只几十户人家?”

“回禀县君,先祖当年定居临高,正逢武帝开疆之时,岛上设二郡一十六县,我王氏子弟多为郡守县令。只是岛夷剽悍不服王化,又兼桑弘羊当政时赋税繁重,致使许多善人商贾不愿来岛上交易,岛夷收入锐减,难以承担朝廷所需,多有叛乱。

百余年来我王氏子弟多殁于战乱,至元帝时朝廷又下诏放弃崖洲岛,族中大半子弟回迁青州。只余部分族人眷恋故土不愿远走,岛上生活日益艰难,又常有海匪劫掠,小民这一支也是因此迁移到这靠近对岸朱崖郡才能苦熬日月。

今日王师到此,小民等不胜之喜。只是村中贫困,只能奉上少许鱼获椰果酬谢王师,还请县君赎罪。”

马淳看这两个老头身上补丁摞补丁,也不知道什么料子做的衣服,明白这些临高村人确实穷的拿不出什么东西。不过就算他们能够拿出来,马淳也不打算要他们的供奉。再说看老头说话文绉绉的模样,应该是读过书的,正好从他们嘴里了解一些崖洲岛的情况。

于是安慰道:“老丈莫要惊慌,本县奉大吴皇帝令旨前来开拓崖洲岛,非是侵扰地方,无须老丈奉献财物。如今至尊已将整个崖洲岛划为一县,命名为忠义县,令我为县长。本县初来乍到,正要仰仗老丈相助,还请老丈不吝赐教。”

王福连忙行礼道:“县君言重了,有用到小民处尽管开口,小民等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听说马淳不要他们村里的财物,顿时松了口气,相顾一眼后神色有些轻松起来。

这个村背山而建,山脚有一块大大的平地,大约有三四平方公里的样子,一直延伸到港口。不过这块平地多有岩石少有泥土,西南两面都是山坡环绕。只有向东过去十数里皆为冲积平原,绕过这座山坡,土地渐渐肥沃,草木极为茂盛。

马淳在万福和村人的带领下四处查看了一下地形,心中已有定计。

回到营地,军司马陆友已经带着五百士卒和两千多流民百姓在平地上建好了临时营帐。

陆友建好营帐后向马淳辞行,马淳诚心诚意的感谢陆友一路上的护送,并写了一封信请他带给陆凯,致以感激之情。马淳走过东吴那么多地方,所到之处百姓生活不堪入目,只有陆凯还能稍微善待治下百姓,对他也多有帮助。虽然也要了他不少钱财贿赂,但马淳对陆凯心里还是比较感激的。

陆友在一路航行之中还算是尽心尽力,马淳取了三十金赠给他作为答谢之物,他也不推辞,谢过马淳之后带着自己手下上船径自离开了。

马淳在王福老人的帮助下画了幅简单的琼山地形图,第二日清晨召集部下商议忠义县设县会议。

与会的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