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疍人归服(1 / 2)

平心而论,马淳真不觉的整个三国时期有多少纯粹的坏人。

反而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比如曹操、刘备和孙权。还有许多著名的文臣武将,曹魏的五子良将,荀彧,郭嘉、贾诩、荀攸、钟繇、司马懿父子等等。蜀汉的五虎上将,魏延、严颜、王平和姜维,还有诸葛亮以及杨仪、董允、蒋琬和费祎。

虽然东吴相对弱一些,但是名将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天下闻名的名帅。文臣如二张、顾雍、朱治等等,也是一时之选。

不过平庸的人也不少,平庸还步步高升的也不缺,就像诸葛瑾,文不成武不就,干啥啥不行,升官第一名。

可是这些赫赫有名的人不管是能力超群还是资质平庸,最缺少的品质就是爱护百姓。动辄征兵征税发动战争,为了心中大志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这就使得马淳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后,越来越打心眼里厌恶他们。

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将来能够生活在一个相对平等、安全的世道里,也为了让这个勤劳、多难。的民族能少受些痛苦,他不得不竭尽脑汁,带领部众来到这个白纸一样的荒岛。希望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找到一条尽快实现后世社会的道路。

当然他也知道,这些人有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他们不管是世家出身也好,还是从寒门开始打拼也好,一开始的志向就是为了天下。在他们眼里,只有夺取了天下,才能将这个世界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们不惜牺牲大部分底层百姓的性命,更加不惜大肆破坏社会格局,中断科技发展,甚至让这个民族险些步上濒临灭绝的命运。

深知历史进程的马淳知道,这些人走过的道路只是重复着王朝更替,并没有让百姓们得到多少安宁的生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于马淳来说,战争并不是改变社会的唯一选择,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为了保障自己的理想能够实现,他必须保证自己拥有足够的武力。

但是如果在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绝不会率先使用战争手段。只有利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才能彻底改变这个时代,让所有人纳入到自己的理想社会里,才能早日实现前世那些伟大的领导者所创造的人人富裕的强盛华夏。

在忠义县学堂里,他第一次很明确的提出官府和百姓的关系,不再像冶县时那样的隐晦和委婉。

他的这种几近离经叛道的言论一经提出,如果不是在这个远离朝堂的荒岛上,一定会引发朝野上下的震怒,不要说抱住他小小的县长官位,就算诛他全族也是轻的。

可是在崖洲岛上,能读书识字的几乎都是他的学生,当然不会反对老师的决策。就算像杨成、莫观还有本岛的王氏兄弟那几个会认点字的乡老,也都是些受尽官府迫害或远离中原的底层百姓。对于马淳的观点顶多感觉到新奇和震惊,细思之后又觉得惊喜交加,这种对他们这些底层百姓极为有利的治政思想只有脑子进水了才会反对。

而更多的普通百姓,更是惊喜与县君能够如此重视自己,把自己放在和官府相对平等的地位上。

马淳并没有用复杂、玄奥的书面文字,反而用普通百姓都听得懂的白话的方式阐述了他的治政理念。每一个字都让听课的学生和百姓听得明明白白,让所有人明白,官府为何要存在,为何要收取百姓的赋税,以及收取赋税的限定范围。

让纳税人明白这些赋税都会使用到哪里,作为纳税人又会有哪些权力和义务。

而作为忠义县的百姓和官吏,不管是吴人也好,当地土人也好,山上的黎人还有海边生活在船上的疍人,本质上社会地位都是一样的。

你只要生活在忠义县范围内,遵守忠义县的法律法规,照章纳税,那你就是忠义县的一员,享有忠义县一切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