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粮食又紧张了(1 / 2)

人口的暴涨,对马淳来说既是好事,也又一次带来了巨大的粮食危机。

朱崖郡的豪强地主们行动效率非常高,短短一个月就将接近一万五千百姓全部迁移到崖洲岛。

好在临近年末,岛上气候宜人,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疫情,最后一季作物也已经收割完毕。

柳荣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抽出大量人手搭建临时住房,用石灰水给流民们消毒。全县总人口达到三万五千多人,好在一开始没有规划城墙,县城居住地扩大并不影响城市扩大。

马淳以琼山港为中心,向西规划成为百姓居住的城市,向东一直到崖洲岛东北角海湾,向东南一直到后世美兰机场一整片大约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山丘划分为屯田的农场。

这块平原依托南渡江,水资源丰沛,土地肥沃,是未来忠义县的粮仓。

年三十这一天,马淳举办了甚大的宴会,在宴会上他奖励了表现突出的各级功臣,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再一次强调在忠义县各种规章制度,承诺所有百姓,只要辛勤工作,对忠义县做出贡献,就能得到最丰厚的奖励。

这些规则经过半年多的实行,原本的百姓已经耳熟能详刻在骨子里了。不过对于新来的百姓却极为新鲜,很多人不明所以。

周围的老人看到这种情形,就会积极的向他们解释,并且用自己的例子告诉新人,马县君是一个爱民如子,说到做到的好官。让这些新来的流民感到温暖的同时,下定决心努力干活,期待也能过上原先男鞋百姓的好日子。

正月初一,马淳没有让百姓们休息,他让各部官吏将所有百姓打散分配工作。

一部分有手艺的百姓工匠会分配到各个工坊,还有一部分大概两千左右青壮将会在彭志的带领下铺设道路,开挖矿山,将煤铁两矿充分开采起来。

巨大的粮食压力让他不得不带着县里的官吏们一起,和剩余六七千百姓继续烧荒屯田。

屯田的工作非常辛苦,不但要放火把杂草灌木全部烧光,还要掘出这些杂草灌木的根茎。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一个壮劳力一天几乎开不了多少面积。

好在马淳改进了耕犁,将原来的直辕犁改成效率更高的曲辕犁。而朱崖郡的豪强为了安抚马淳,多少也给了几十头耕牛,这样就大大加快了开荒速度。马淳估计到五月初第一季稻谷收割的时候,就能再度开拓出三万亩新田,这样加上原先的两万多亩熟田,忠义县应该可以收获足够百姓们生存的粮食了。

不过眼下还有巨大的缺口,这一万五千百姓的加入,原本就没有带过来多少粮食。在第一季稻米收割之前,至少还有一个月左右的缺口,这个缺口怎么填,就需要马淳亟待解决的问题。

苦苦思索几天之后,马淳找来疍家领海人泊勇。

泊勇这段时间过的非常开心,他拍胸口指天发誓带着疍家人投奔忠义县,内心其实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他怕马淳说话不算数,将他们收编之后还是像原先那些汉官一样逼迫疍人下海给他捕捞海珠玳瑁等珍宝。也怕马淳并不把疍家人当做自己的子民看待,得不到和吴人一样的待遇。

可是几个月下来,忠义县不管是县君马淳也好,其他官吏也好,对待他们非常公道、平等。只是规矩有些大,好多疍家人平时生活在海边,自由自在惯了,一时之间受不得县寺的规矩,往往会引来一些冲突。

不过泊勇对此倒是很看得开,他觉得这并不是县寺官吏老爷故意针对疍家人。这些规矩他也仔细思考过,确实有遵守的必要。如果大家都遵守了,反而对大伙都有好处。所以一旦遇到冲突,他经常会出面调解,反复向族人解释为何要遵守规矩,以及遵守以后的好处。

久而久之,这些族人们也慢慢的理解了,毕竟疍家人只是自由惯了,又不是蠢人。县寺老爷们对自己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