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物质精神双管齐下(1 / 2)

美辉黎所在的村峒其实并不算穷山恶水,崖洲岛地形西高东低,西南高山众多,东北地势趋缓。而美辉黎所在的村峒正是缓坡地区,它的东北面几乎都是冲积平原,可以开辟成大量的良田。

而美辉所在的地方应该是平原和山区交界的缓坡地区,山谷不大,适合种植稻谷的面积不多,但是缓坡众多,可以改造成梯田。

转了一圈之后,马淳心中已有定计。召集随行的学生绘制地形图,并且根据溪沟水源规划出几片适宜改造成梯田的坡地。

几天下来,竟然也发现了好几处合适的坡地,粗略估计,可耕土地不下万亩。

马淳一边着人回忠义县运来农具耕牛等开垦物资,一边和拜花等头人组织黎人烧荒开地。

确定了开荒地点,接下来的工作对于忠义县的开荒指导人员来说就是没有难度的流水线操作了。

美辉黎人男女老幼齐上阵,对于黎人来说,只要生活有了奔头,卖力气的活抢着有人做。在指导队的指挥下,烧荒,建引水沟渠,挖土垒坝。

虽然开辟梯田比在平地上开发农田要付出更多的劳力,但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得到充足的粮食,积极性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了,忠义县在稻谷收割之前还会提供足够的粮食保证他们不会挨饿。虽然这些粮食忠义县并不是白送,将来等美辉梯田收割之后还要连本带利的归还给忠义县。但可以预计的是,将来这一万多亩梯田全部播种完毕,所收获的稻米足够还债了。

更何况山里还有几处矿产可以开发,到时候就算用开矿所得就能绰绰有余的偿还债务了。

有了希望,美辉黎人的干劲是越来越足了,对马淳的感激之情也越来越发自内心。以至于黎人们一见到忠义县的人就非常热情的上前打招呼,邀请这些来帮助自己的吴人去自家船型屋落脚歇息。

对马淳更是崇敬有加,在路上只要一见到马淳,便远远的拜伏在地,口称大人。

帮助美辉黎耕种,这只是马淳的第一步工作,他最主要的不仅仅是收服美辉黎的人心,还要用美辉黎这个点辐射到整个山区的黎人。

这些天来,他利用和黎人的交谈,记录和收集了大量黎人歌谣。黎人生活贫苦,业余生活除了唱歌就没有其他的娱乐,他们的歌曲中少数是特定的场合下唱的比如主要在喜庆的日子里,如建新房、举行婚礼、节日戏会、访亲会友等场合,一般是男女对唱,往往唱到天明。

其他大量都是情歌对唱系列,尤其是每年的“三月三“这个黎族传统佳节,青年男女聚会在山间坡野,以歌为媒,交流感情,倾吐爱意,寻找情侣。平时在生产劳动中,也因兴趣之所至引吭高歌,直抒情怀。

马淳收集改编黎人歌谣是有着他的目的性,他召集秦川人为首的十几个能歌善舞的年轻人,就是为了把自己治理理念和忠义县的优越性散播到整个黎人地区。

歌舞剧的形式是瓦解那些大头人压迫黎人一柄锋利的长枪,改编的黎人歌谣是吸引黎人向往忠义县美好生活的一颗颗种子。这些都是马淳最有力的武器和部队,马淳相信,只要通过美辉黎这个点,不需要多久,就能瓦解黎人对忠义县的仇视,慢慢接受甚至向往忠义县的生活方式,并且全心全意的支持和拥护他。

百姓们业余精神生活贫乏,他就编写歌舞剧,改编黎人歌谣,用事实为依据,潜移默化影响黎人。他让秦川人率领宣传队在田间地头给劳作的黎人表演节目,给夜晚归家的黎人表演戏剧,讲忠义县的故事。

在深受美辉黎人喜爱的同时,又吸收了不少能歌善舞的黎人少年,教他们识字,教他们说唱和戏曲,让他们带着以走亲访友的方式慢慢的向西南山区渗透。

其实以民谣、谶言的方式达到战略目的古已有之,汉时更是达到顶峰。旁的不说,当初董卓专权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