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关起门来搞建设(下)(1 / 2)

工业上,由于石碌铁矿的发现,这个全华夏最大的富铁矿,让崖洲岛的钢铁产量连年翻番。到今年年底,生铁炼制量已经达到十万吨的规模,钢产量也接近万吨,远远超过天下各国。

钢铁的大规模生产,带动了岛上各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军工行业,随着水利机械越来越完善,全身板甲的制造已经成为流水线操作,每天都有几十副铠甲从工坊里出来,储存在武库中。

还有几万副钢制弩机,以及大量钢制冷兵器,可以短时间内装备十万全副武装的士卒。

在热武器方面,大炮的制造也进入了全面开花的阶段。从轻便的虎尊炮到发射十六斤铁弹的千斤巨炮,前装火炮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形成压制性的火力打击。

只是火枪制造相对比较落后,受制于硝基炸药迟迟不能得到进展,无论是火炮还火枪,都因为崖洲岛只有黑火药,而只能制造前装枪炮。

前装火绳枪有效射程不如弓箭,发射速度也比较慢,虽然说训练比较简单,一个月就能训练出大量火枪兵,远远少于训练弓箭手那样繁琐和漫长。但是魏蜀吴三国都拥有数以万计的弓兵,步兵对阵火枪兵还略有劣势,更何况战马一旦冲起来,火枪兵更加难以压制对方。

马淳清楚的知道,后世一战初期,在机枪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时候,骑兵还是欧洲各国的主要兵种之一。在东欧战场,波兰骑兵和哥萨克骑兵更是主要的战斗部队。在平原战场上,就算配备了后装燧发枪的近代化部队,也经常被骑兵们打的大败亏输。

只有到了后期,西欧国家的一些统帅根据战争信息,将大量机枪集中使用,组成连片的机枪阵地,才有效的阻止了骑兵的进攻。随后坦克的发明,骑兵才真正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说,以目前马淳军的火力,正面对阵的情况下,或许和吴国部队可以一战,西蜀问题也不大,但是对阵拥有大量骑兵的魏军,崖洲岛要想战而胜之确实很难。

当然了,步兵作战的话,按照各项数据来看,崖洲岛马淳军的战力可谓天下第一。

但是不要忘了,马淳军的每一个士卒都非常金贵,马淳是按照现代化部队要求来建设的,每一个士卒不仅要参加各种高强度的战斗训练,还要话大量时间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可以说比起其他三国随意拉着青壮农民就上战场,用人命来堆彻精兵,养蛊式的训练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练兵体系。

这些三国名将手里的那些所谓的精兵,基本上都是经历过许多战斗,从一个普通的农夫,经历过血与火的战斗后,存活下来才形成的。

这些士卒往往大字不识一个,但是漠视生死,感情冷淡,是标准的杀人机器。所以每当他们攻下敌军城池,就会以屠城来发泄心中暴戾的情绪。

马淳绝不希望自己手下部队就是这样的杀人机器,他要的是一支有这自己思想和抱负的现代化部队,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能够过上崖洲岛那样生活的有理想的部队。

这支部队人人都要参加学习,从上到下拥有相同的理念,不抛弃,不放弃,珍视生命。这样才能争取到底层百姓的民心,从而攻取一地,就能把一地的百姓真正融入到崖洲岛体系。而不是仅仅表面意义上的占领,一旦有变,立刻反叛自己,让自己的统治焦头烂额。

因为马淳知道,他的治政理念完全不同于各国。在崖洲岛,没有世家豪族存在的土壤,他也不需要那些拥有大量土地、人口的豪族存在。

在他想来,这些半自立的豪族就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他宁愿发展起拥有进取精神的工商阶级,也不愿那些拥有土地、人口,对抗政府统治,不思进取的地方豪族存在下去。

至于将来会不会出现新的资产阶级贵族,引发新的阶级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社会动乱。马淳表示他非常欢迎这种推动社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