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封侯(1 / 2)

破坏最严重的是太极殿,殿门因为被叛用巨木撞击,已经严重变形。

走进大殿,里面很多设施都被拆卸下来作为抵抗叛军的武器,地面上更是布满了血迹,有几处还有被燃烧的痕迹。

百官们早已失去了平时的优雅气度,人人官袍散乱,大部分人还带着伤歪坐在地上,发出“哎哎”的呼痛声,有几具尸体被拉在一边没人处理。整个大殿乱成一片,可见先前战况是何等激烈。

这时,内侍令魏忠领着太医令赵泉以及医署的医官们进来为受伤的大臣包扎伤口,救治伤患,还有一些内侍进来收拾地面,换掉那些残破的案几饰物。

老皇帝孙权阴沉着脸,端坐在朱红色的龙椅上,看着大殿混乱的场景默不作声。看样子他倒平安无事,只是经此一事对他打击很大,神色很是骇人。

马淳硬着头皮上前行礼道:“臣马淳见过陛下。”

孙权抬头看了一眼马淳,嗓音有些嘶哑道:“马卿回来了?马茂死了?”

“回禀陛下,臣已诛杀马茂。不过其余大部分叛军逃散,臣兵少不能尽数歼灭。”

“马茂这个乱臣贼子,就该千刀万剐方消孤心头之恨,让他死于战事便宜了他。朱据,你带人出城搜捕叛军,尽数诛杀。”

左将军朱据也在殿中,闻言起身领命而去。

这时朱然、全琮等将领进来禀报:“启禀陛下,虞钦、朱志兵败自杀,朱贞为臣等所擒,已绑至殿外,请陛下示下。”

孙权咬着牙道:“是卿,你去严加审讯朱贞,给孤查查到底有多少叛党。孤倒要看看,这些乱臣贼子吃着大吴的俸禄,竟然还要叛国投贼,他们的心是不是都黑了。”

中执法是仪八十岁了,不过老头精神头挺好,这场叛乱里竟然一丁点伤都没受。闻言当即上前领命,带着几个护卫就出去了。

接下来孙权打起精神,一一处理乱后事物。

马淳知道自己已经没什么事情了,作为外官,朝廷事物自己是插不进嘴的。但是立了诛杀叛贼首恶的大功,站在殿前让人指指点点显得有些异于常人。索性退在一边加入赵泉的医官队伍,帮着医官们救助伤员。

马淳这一举动在东吴君臣眼里有些惊世骇俗,要知道医官在这个时代属于工匠类人员,地位远远低于士人。马淳与医官混在一起,简直是自甘堕落。

不过他这种做法,却让一些嫉妒他得到大功的权贵有了几分释然,这种不顾礼仪体统的行为是不配获得高位的,皇帝可是要脸面的,不会让马淳这种下里巴人留在京城丢人现眼。

一时间看向马淳的眼光也从嫉妒转化为了鄙视和少少的同情。

马淳知道自己的行为等同于自污,他只是想在这场叛乱里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他才不愿被孙权留在京城这个风浪中心。

治理崖洲岛已经让群臣侧目,再加上得了诛杀贼首的大功,孙权一个高兴,极有可能让自己留在京中他的身边。毕竟死了好几个重臣,空缺了不少位置,孙权又有善于提拔年轻俊才的名声,自己的表现十有八九入了孙权的眼里,离京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少了。

而此时的孙权看向马淳的眼光里除了欣赏,也带着一丝惋惜。他倒没有想到马淳这是在自污,老皇帝想起了马淳的出身。他看过马淳的阀阅,知道马淳出身寒门,父亲是一名医者,而马淳在当地也有从医的经历,所以认为马淳只是出于医者的本能才参与救治伤员的。

不过孙权以为,这恰恰就是马淳出身的缘故,寒门就是寒门,俗话说狗肉上不了台面,马淳再有能力,也没有摆脱寒门的身份,上不了高位。

毕竟眼下的东吴,已经不是当初初创阶段,可以随意提拔寒门。经过了暨艳事件和吕壹乱政,孙权彻底开始依靠世族,不敢任意提拔寒门子弟。像马淳这种有能力的寒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