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 / 2)

酒席宴罢,马淳亲自送谢赞、华覈二人在馆驿安歇,自己却将顾谭、柳荣等人叫进侯府,商议招抚对策。

“子默先生可曾看出我师之言似有深意?”马淳开门见山问道。

“何止主公看出来了,老夫以为伟庆公之意非常明显,就差明言相告要投奔主公麾下了。”顾谭捋须笑道。

“听闻伟庆公乃是会稽隐士,当年吾粲吾孔休公欲辟他为郡中从事,伟庆公避入山林而不应。此事盛传一时,誉为名士风范。想不到今日此老身为朝廷正使,却似乎并无一丝傲气。”

柳荣是马淳的学生,算起来要称呼谢赞一声师公。言语中不敢对谢赞不敬,但他也明显感到谢赞的姿态实在有些低声下气,似乎与他身份不符。

顾谭闻言叹道:“长盛有所不知,江东世家之中,原本会稽谢氏与我吴郡顾氏同为诗书传家。先祖父元叹公出自蔡邕蔡伯喈公门下,是为江东文学之首。谢氏世代官宦,伟庆之兄伟平公(谢承)更是精于史家,一百四十三卷《后汉书》名传天下。

可是到如今朝中奸佞当道,我顾氏被小人所害,流放崖洲岛。若不是主公仗义收留,早已家道破落身死异乡了。

再看谢氏,当年孙氏入主江东,谢氏可是率先投靠,为其讨平江东出了大力气的。然而这么多年来,伟平公因小过而致仕著史,其他谢氏子弟徘徊于千石小官不得重用。谢氏虽存,却趋于二流,若再不奋发,迟早与我顾氏一样泯灭在山野之间。”

甘述点头道:“子默公道出了朝局动荡,世家更替之理。就如我甘氏,若非早早南下崖洲岛,当初先帝在动手治罪君侯之前,定然先行拿下我甘氏。伟庆公是君侯业师,若不是隐居山阴,必然也逃不过牢狱之灾。

如今我崖洲势力强盛,朝廷投鼠忌器,必然不敢为难山阴谢氏。不过也仅止于不为难而已,谢氏在朝中为人所忌,岂有出头之日。以伟庆公之智当然看出了其中关窍,唯有一心投奔崖洲君侯麾下,方能再兴谢氏。”

柳荣毕竟只是底层商贾家族出身,而且一出道便在马淳手底下做事,对朝廷以及上层世家那些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事不太了解。

但顾谭和甘述常年在建业中枢做官,甘述底蕴不高,顾氏却是四大家族之一,江东顶级世家。他们二人一眼就看出谢赞的意图,以及世家存身立世的无奈。

如今这世道,对于各个大小家族来说,生存下去才是最主要的。什么国家,什么忠君,都是屁话,只有生存才是硬道理。

看待事物要直面本质,这么多年乱世下来,那些还存留在世的家族几乎都已经混明白了,只有看清形势,紧跟有力者,才能活下去,才能活的更好。

当年汉室没落之时,多少依然终于刘氏皇族的世家名门逐一沉寂甚至消亡。像颍川荀氏,家主荀彧一心想要重振汉室,与当时的魏王曹操起了冲突,导致他最后黯然自杀。若不是后人见机,投靠在司马氏门下,早就家道中落了。就这样,荀氏还是从曹魏顶级豪门跌落到二流士族的地步。

还有青州孔圣人的嫡系后人孔氏家主孔融,也是汉室忠臣,就算他身份高贵到孔门嫡裔,依然免不了当头一刀的命运。孔氏这些年来在曹魏战战兢兢地低调求存,生怕稍有异动便有灭门惨祸。

还有当年衣带诏事件中牵涉到的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这些家族。除了董承是土包子一个,其他几家可都是当世名门,拎不清形势便身死族灭,连快葬身之地都没有。

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就说最近,司马懿政变杀了多少曹氏忠臣,而东吴南鲁之争中又亡了多少开国功臣之家。

甚至马淳举旗起兵,要是兵败,又会造成多少杀戮,灭掉多少与之有来往的家族。其他不说,谢氏一定是逃不掉的。

想到这里,谢赞如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