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谢赞夜访(下)(1 / 2)

谢赞见马淳低头不语,便继续说道:“其二,过于纵容商贾,隐患甚巨。崖洲一地物产丰富,粮产连年丰收,百姓无有缺粮之虑。可见你增产之术推行有方,且百姓勤于农耕,当政者不乱加税赋,方有此盛况。

不过老夫观崖洲粮价偏低,似有伤农之嫌。自古以来,粮贱伤农之事屡有发生,其害可比灾年缺粮啊。老夫听说先前你曾定下固定粮价,更有县寺专设粮铺售粮以稳定粮价。却不知为何这几年这些粮铺已经转与私人经营,以至于岛内粮价偏低。

老夫又听来往商贩言,君侯只许崖洲岛种植粮米,不许交州其他郡县种粮,只许他们种植甘蔗等作物。这些年来,岛内粮商低价收粮,却高价贩卖到岛外各郡县,虽比不上吴地价高,但仍使岛外之民颇有怨言。

而且他们又低价收购岛外甘蔗、矿产贩回岛内以谋取暴利。呵呵,若是你马子厚刻意为之,则各地不均,一旦其他郡县民怨沸腾,区区崖洲一岛,安能独善?

若非是你本意,则其背后定是有人暗中操控。子厚,商贾狡诈重利,可用而不可重。崖洲百姓人人言利,少习圣人之道,长此以往,政局危矣。”

谢赞这第二点,是和前面一点联系起来的延伸。因为马淳治下律法不全,导致了很多漏洞。而马淳又过于放权,将许多应该控制在崖洲高层手里的权力下放到底层,甚至很多关系到政.局稳定的物.资定.价权也放到市场,由市场自行决定。

这个在现代社会中称之为完全开放的市.场.经济,被后世实行了很久的成熟制度。在两千年前的魏晋三国时期,华夏局势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这个制度却过于超前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商业是一个低贱的行业,商人往往被当权者所压制。为何?因为各地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所以商贸产生的利益实在过于巨大。导致了商人短时间就能拥有巨量的财力、物力,以至于足可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西周时周赧王债台高筑的典故,让春秋时期的人们看见了商贾的力量足以使一朝天子惶惶不安,甚至要筑起高台躲避要债的商人。

而战国时期,齐国重商而富甲天下,商贾势力遍布朝野。秦国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以重利贿赂商贾相国后胜,明码实价买齐国不出兵援助其他五国。最后秦灭了五国,残存到最后的齐国也只好举国投降,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这些例子马淳在前世不知道,但求学于谢氏时,在谢氏藏书中熟习过这些典籍。只是当时的他因为颇受后世影响,对此往往不以为意,觉得只要控制得当,不会发生这种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事情。

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谢赞只是走马观花般的看了崖洲岛一个月,就看出了其中弊端。其实他严格来说也是商人出身,前世做了那么多年工厂,自然会经历过许多幕后交易,当然从谢赞的话中一下子联想到很多更深层次的意思。

他过于超前了,在没有建立好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前,没有完备的约束制度,没有设立一条涉及国.计.民.生的红线前,就将市.场.经济这个洪水猛兽提前释放出来。

这头毫无约束的猛兽,短短几年就成长成为一头嗜人怪兽,将崖洲岛淳朴民风咬的荡然无存,官吏们腐...败应该已经不是个例。若再不加以控制,或许真的像老师谢赞所说的,十年之内崖洲岛必将政...亡人息。

马淳起身,躬身施礼:“谢师,请言其三。”

谢赞见状微微点头:“其三,崖洲各地牧守权力过大,且兵精粮足各为其政。老夫听闻崖洲治下已有辽东总督府,殖民地林邑总督府等疆域。

特别是辽东总督府,属地方圆近万里,亶洲四岛、琉球诸岛、三韩之地,乃至挹娄、沃沮、扶余等国皆受其辖制。粮仓五十余处,工坊数百,战马无数。战和攻守,皆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