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推翻重来(4 / 5)

六,几名大将也被俘。阵亡的士兵首级还被筑成京观,可以说是一场惨败。

但紧接着,梁高祖再本章未完!

第319章 推翻重来

度给秦王补充援兵卷土重来,这次秦王病愈后领兵,同样是坚守不出,一直相持六十多天等对方粮食吃完后发起猛攻,彻底平定陇西。

很多人强行把这场败仗安在秦王的头上,无非还是老一套的说辞:秦王生病是托词,是改史的结果,他就是打输了,然后让刘文静背锅。

但实则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道理。

首先,刘文静并不是什么可以随便拿来顶罪的小人物,他是晋阳起兵的四元谋之一,有“恕二死”的特权,是当时梁朝最重要的宰相。

而且,他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能力,取代秦王接过指挥权是很合理的。

被薛举击败后,刘文静被免职下狱,而秦王却能够再次领兵去对抗薛举、薛仁杲父子,足以看出刘文静并不是顶罪,他就是这场失败的主要责任人。

其次,薛举谈不上什么特别强大的名将,他的战斗力确实不弱,但除了第一次潜水原之战的大胜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用兵如神的记录。

最后,浅水原之战的这次失败,根源在于梁军的贸然出击,而这其实完全不符合秦王一贯以来的作战风格。

秦王打每一仗的基本模式都差不多,都是坚守不出、袭扰粮道、挫敌锐气、穷追猛打。

在潜水原之前和之后,秦王都是这么干的,唯独第一次浅水原之战贸然出击,这完全说不通。

所以,史料记载是没问题的,当时秦王就是因为生了疟疾所以将领兵之权暂时交了出去,但殷开山和刘文静两个人瞎搞,这才导致一场惨败。

那么对于李鸿运而言,为什么浅水原之战是他扮演齐王的唯一突破口呢?

因为在此之前,他扮演的齐王年纪太小,很难参与到战争中去;在此之后,秦王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整个梁朝最能打的人,再想动摇他的地位已经基本上不可能。

唯独在浅水原之战的过程中,趁着秦王生病,打出让梁高祖震惊的胜迹,而后才有希望独立于秦王领兵,甚至取而代之。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晋阳的他,怎么才能去浅水原呢?

直接扔下晋阳跑过去?那肯定不行。

那属于擅离职守,而且到了晋阳那边他也不可能从刘文静手里抢过兵权,哪怕梁高祖再怎么宠爱他,也不可能把军国大事交给一个才十五六岁、从没打过仗的小儿子。

所以,想要抓住这个机会,趁着秦王生病打赢这一仗,就得提前建立一些功勋,让所有人都认为齐王有资格替代秦王。

那么,他就得把这个时间节点继续提前,在“晋阳起兵”和“平定宋老生”这两个环节,取得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对于一个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的中二少年来说,确实是相当扯淡了。

但李鸿运也并未放弃,因为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解法。

说干就干。

李鸿运再度开始试炼,而在看到齐王的第一时间,他的脑海中闪过了将时间线向前推移的想法。

果然,整个试炼幻境开始变化起来,真的不断倒退,回到了梁高祖在晋阳起兵时的状态。

而齐王的年龄自然也进一步退化,变成了一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年。

这么小的年纪,做很多事情都会很麻烦。

行军打仗不太可能,他的身体素质差得太远,上战场拼杀是在送,指挥的话也没人听他的。

唯一的出路,就是出谋划策。

但出谋划策也很有可能被人忽视,认为孩童戏言,甚至有可能听都不会听。

而李鸿运想到的办法,相当的简单粗暴高效:抄!

他要抄史料中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