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州的津轻半岛,其余虾夷岛上七八成的面积,都是虾夷土着的控制区。
除了松前町是港口外,另外还有函馆城、蛎崎城两座小城。
至于后世北海道的核心城市札幌,如今还是虾夷野人的渔村呢,根本没有开化统治,那地方要到两百年后明治维新才建立行政体系。
说白了,江户时期的虾夷大名,实际上就只是一个在虾夷岛最靠近本州岛的位置的贸易据点而已,外加一些配套设施。相当于大明那边的张家口等晋商据点,负责跟蛮夷进出口。
松前氏广听说明军来袭,一开始反应颇为吃惊,没想到张名振这么直来直去,便质问负责松前町港藩士下属:
「明军有多少兵马?怎么敢直接在港口登陆的?他不怕被我军的炮台阻击么?松前町港可是有足足八门「国崩」重炮,还是松前藩前日奉幕府之命送来的!」
那负责松前港的藩士也是灰头土脸,显然是吃了败仗逃回来的,直接丧气回话:「明军战船重炮极多!咱攒了那么久的八门大炮,全部被明军舰炮炮击摧毁了!主公的四郎带兵守港,连同三百武士、一千五百农兵,半日便被明军全歼了!属下冒死突围,才得回来报信!」
松前氏广顿时如被一盆冰水浇头。
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井底之蛙,精心准备的反登陆兵力,居然半天之内被明军正面强行抢滩歼灭了。
要知道松前藩在江户幕府分封之初,被认定为只需按照一万石的石高承担大名义务。也就是说德川家认定虾夷岛过于寒冷蛮荒,没法种植太多水稻,所以认定全岛的粮食税收只有一万石。
当然,这个数字实际上是有极大瞒报的,当时虾夷岛上的扶桑人纳税农产区,就能二十多万石一年的税收,如今距离分封过去了半个世纪,经过持续繁衍开发,全岛石高已经提高到五十万左右。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扶桑对水稻田的征税力度,大约是两亩地不到就要收一石稻米,所以五十万石也就相当于全岛才一百万亩水稻田,加上其他不是种粮食的菜田、劣田,全加起来应该不到两百万亩。
考虑到北海道后世总面积达八万平方公里,而两百万亩才折合一千多平方公里,所以当时岛上扶桑人的农田面积,只占到岛屿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一点五,开发程度当然算是很低的。
这点田,虾夷全岛不到二十万扶桑族农民就种完了,而当时扶桑养一个近似农兵的、战斗力最低下的兵源,一年大概需要八石大米。而如果要够到武士级别,有一定军事素养,一年至少二十石米作为口粮、俸禄。这还没算武器装备的钱。
所以虾夷岛全岛所有征收的粮食都拿来养兵,大概够两万五千人吃饭。如果要买武器,这个人数至少砍半,也就勉强供养一万多人。
而实际上,当时承平日久,松前藩各级大名、贵族也是要花销维持体面生活的。和平年代拿来养兵的钱一半也不到,因此全岛拼尽全力最多拉起七八千人的武装。
明军打一个港口就干掉两千人,等于是半天时间就把松前藩几十年来攒的家底,干没了四分之一。
松前氏广意识到自己的狂妄轻敌之后,很快彻底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下令全军龟缩到依托山势的函馆城内,并且恳求会津藩方面提前派上虾夷岛的援军,也跟他一起并力死守函馆。
会津藩方面由于藩主无法亲自来虾夷,所以派出的带兵大将是保科正经
。
保科正经原本见明军来势汹汹,都有点不想趟这个浑水,而想及时止损,坐船带一部分会津藩武士回本州岛。
无奈他缺乏和张名振交流的渠道,张名振也不跟他谈。他只好试图趁夜摸黑出海,找了点船试图偷航津轻海峡。
没想到明军在海峡上巡逻防守严密,保科正经的首批试探性偷航部队就被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