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救星(1 / 2)

朱慈烺跟崇祯分析过,你现在弄死朱纯臣于事无补。首先他是成国公,位高权重。还有就是他代表了大明老朱家对臣子的恩宠,历代成国公深受皇恩,这个时候你找个由头弄死朱纯臣,不免让那些勋贵们寒心。

大明朝的勋贵们,还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让这些人对崇祯有个畏惧,使得君臣失和,并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朱纯臣和三大营的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倒不如,先不动朱纯臣。就跟朱慈烺逼周奎一样,先从他身上捞钱。

先把五军营调出京城,然后下下朱纯臣,让人觉得崇祯要对他动手。

计划是不错,崇祯也答应了。可将五军营调出京城,这一调动也是得花钱啊。没钱怎么办,崇祯怕的是二百万两银子没弄到,国库还得倒贴钱让五军营出城。

听朱慈烺这么一,朱纯臣已经答应献出二百万两银子了,崇祯自然是大喜过望。

“二百万两,太好了!有了这些钱,朕就不愁了。缓一缓,朕总算能缓一缓。”

崇祯喜的在乾清宫来回走动,不断的拍着手。朱慈烺却心惊肉跳,他太了解老爹了。

“父皇,您得答应儿臣一件事。”

崇祯这才发现跪在地上的儿子和骆养性,感觉有些内疚起来:“好好,你二人快些起来再。”

这可是立了一件大功劳,骆养性想起身。他挪了挪膝盖,可当他看到跪在地上的朱慈烺一动不动的时候,骆养性心中惊惧,终究还是没敢站起身。

“父皇不答应,儿臣就不起来。”朱慈烺镇定的道。

崇祯一愣,这才发觉事情不对劲,脸上的喜色再次消失:“吧,什么事。”

朱慈烺抬起头:“父皇,您必须答应儿臣。这二百万两银子必须用于整顿三大营,绝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崇祯一惊,儿子是怎么看出来的。没错,自己之所以如此高兴,并不是真的要整顿三大营那么简单。而是,崇祯用钱的地方还多了去了。他想,想着先从二百万两白银里面挪用出一部分,用来干别的。比如,修缮宫城、平寇,发俸禄...

朱慈烺却清晰的认识到,眼前什么事都不如三大营的事最急。

首先,现在是崇祯十三年过了大半,留给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闯贼李自成,随时都能逼近京师。若不是整顿三大营,拿什么来抵抗。

到时候,等着闯贼攻破北京城,继续重演明亡的覆辙么。不,绝不能让这种事再发生。

今日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必须先整顿三大营!

而崇祯,却另有别的想法:“皇儿你先起来,这事朕自由安排。”

很明显,崇祯有些敷衍了事了。朱慈烺毕竟是个孩子,孩子懂得了什么了。百官们的俸禄得发吧,各地流寇必须的剿吧,还有紫禁城早就需要修葺了。还有,一直没有举行祭祀太庙的活动...这些,都是需要钱的。

三大营要那么多钱做什么,给个几十万两也就罢了。京城城墙固若金汤的,用得着再怎么整顿了么。

朱慈烺坚决的摇摇头:“不,父皇不答应,儿臣就不起来。”

朱慈烺是个倔性子,殊不知崇祯更是个暴脾气。看着儿子居然跪地威胁自己。崇祯又恼怒了起来:“那你就跪着,你一个孩子家,懂得什么国事了。朕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都给了三大营,朝廷怎么办。”

“皇帝,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关键时刻,大救星来了!

朱慈烺就知道崇祯会反水,崇祯皇帝是有“明君”潜质的。他刚登基不久,就能不动声色轻而易地除掉把持朝政多年的魏忠贤;他崇尚节俭、勤于政务,是当时百官的“楷模”;他敢于革新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等等,都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