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老狐狸(1 / 2)

“太子殿下,外面的家属都在问,什么时候锦衣卫才放人。此事,还请殿下示下。”骆养性,在朱慈烺下首问道。

朱慈烺漫不经心的回道:“现在他们着急了,告诉他们,去左院,先把钱交了。咱们北镇抚司的规矩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银两不放人!”

骆养性心中暗喜,这位太子如今越来越有锦衣卫的作风了,当下他慌忙施了一礼:“下官这就去办。”

这北镇抚司原本是骆养性的指挥使,而朱慈烺只是协助的副手。谁知,朱慈烺一来就反客为主。如今的锦衣卫上上下下,都把朱慈烺奉为老大,骆养性反而成了副手一般。

除了朱慈烺的皇太子身份,历史上锦衣卫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也曾出现过。

锦衣卫中谁的权力最大,不是看谁的军阶最高,而是看谁掌管北镇抚司。

例如英宗皇帝被俘时“不离不弃”的锦衣卫校尉袁彬,在英宗复辟之后,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理锦衣卫事。一般来,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都指挥佥事与指挥使同为正三品,但因为袁彬本人“畏满好避”,不想揽事,所以大权先是掌握在兼理镇抚司的逯杲手上,逯杲被杀后又落到了兼治镇抚司的门达手上。

“太子殿下,内首辅薛大人求见。”一名锦衣卫进来禀报。

朱慈烺今日来北镇抚司,似乎就是等待此人。他当下微微一笑:“这厮终于来了,让他等着。告诉他,本宫正忙着呢。这么多人都在拿钱赎人,他看不见啊,等本宫忙完了再。”

这名锦衣卫施礼退下,朱慈烺故意晾着薛国观,就是杀杀他的威风。

当朝内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内首辅有多嚣张呢,作为内中位列第一的辅臣。在明代,“首辅”是对内大学士或者少数以翰林学士入直内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内首辅并无明文规定,而是政治实践的产物。

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次辅不敢与之抗衡。在内之外,内首辅也已成为文臣之首,并能有力地影响六部。

张居正之后,内首辅的职权才有所衰落。但即便如此,首辅依旧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甚至于,内首辅振臂一呼,带领群臣劝谏,甚至有可能逼迫崇祯皇帝废掉朱慈烺的可能。

对于这么一个对手,要么拉拢要么打压。而朱慈烺选择了后者,因为这个薛国观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醉仙楼的掌柜也是因为不肯交税,被北镇抚司的人抓到了诏狱。而醉仙楼也被锦衣卫给查封了,这醉仙楼可是薛国观的摇钱树。

他一听此事登时就急了,于是一大早也来到了北镇抚司,想求见朱慈烺,让他网开一面放了掌柜,允许醉仙楼继续营业。

薛国观本以为,自己是内首辅。这个皇太子总也得给自己几分面子,毕竟,自己在朝中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太子,也是畏惧自己几分的。

谁知,锦衣卫出来传话,人家皇太子根本就不鸟自己。

什么太子殿下公务繁忙,让自己稍待片刻。

薛国观暗自有气,皇太子好大的谱儿。哼哼,山不转水转,咱们走着瞧。

他本想就此拂袖而去,可仔细一想,似乎犯不着。跟谁过不去也不能跟钱过不去,今日这事老夫忍了。好你个皇太子,咱们山高水长走着瞧。

从日出等到了日午,就连北镇抚司衙门外的那些其他犯人家属都已经陆续交了钱散去。

终于,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薛国观居然也沉得住气。这个时候,北镇抚司一名锦衣卫走出,对着薛国观恭恭敬敬施了一礼:“薛大人,太子殿下有请。”

当朝首辅就是和旁人不一样,薛国观居然没有表现出一丝生气的意思,反而对着那名锦衣卫一摆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