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国家,还用不着大唐施舍。
而且大唐也不用回赐厚礼,去吸引更多的国家来朝,弄出一个万邦来朝的虚荣场面。
在李元吉看来,真正的天朝上邦,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万邦来朝。真正的天朝上邦,就应该要万臣来朝才对。
有万邦来朝,并不足以证明你的强大,只能证明你做的不够,还没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不然的话,也不会有上万个国家还存在。所以,真正的天朝上邦,是应该将这上万的国家打下来,然后再分封给自己人,让自己分封的臣子来朝拜才对。
然而,不等李元吉出手拨乱反正,唐俭就先出手拨乱反正了。从唐俭的奏疏上看,他将以往赐给各个属国的回礼足足减去了六成有余,不仅如此,唐俭还给各个属国的回礼分了一定的档次。
像是新罗这种愿意交好大唐,愿意让大唐驻军,愿意唯大唐马首是瞻的,得到的回礼最为丰厚。
像是林邑、倭国这些跑到大唐占便宜的,回礼的价值不超过他们上贡的物品的价值的十分之一。
唐俭此举,为大唐节省了足足十多万贯的开销。不过,唐俭在奏疏中也提出了给各国使节一些特权,比如说允许各国使节在大唐做生意,并且免去各国使节出关或者出海时候的关税。
唐俭也解释了自己这个提议的目的,那就是吊着各国使节,让各国使节天天来、年年来、一直来。
虽说大唐不能让藩属们占便宜,但大唐也不能因为吝啬的问题让各国失去跟大唐通使的兴趣。
大唐在无暇派人去各国本土了解各国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各国使节来了解各国内部的情况。
所以必须让各国使节赶到大唐有吸引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