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赵桓的表态遭到了很多人的赞扬,而这句「龙女焉能嫁犬子」也成了一时的流行语,更是赵宋的很多人嘲笑李存时必说的话。
赵佶三子郓王赵楷,也不同意割地和亲,尤其是后者,赵楷觉得,李存想纳已婚的赵福金为妾,根本就不是因为一个女人,而是想以此来显示李存的尊贵和羞辱他们皇族,赵楷用一篇极其华丽的文藻表述了他的观点,让赵佶很欣慰。
在众多皇子当中,赵佶的九子康王赵构是很不起眼的一个,但他也上书表示,用女人换取和平是汉唐那样软弱王朝的表现,我泱泱大宋,从未有过和亲的先例,断然不可开此先河,又说李存弃儿出身,身份低贱,如何能配得上皇室娇女云云。
总之一句话,一众皇子和他们背后的谋士都深刻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绝对不能在当皇子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否则必定跟皇位无缘。
这也正常,除了那些想要扶植傀儡皇帝的人以外,有谁会希望一个软弱的人去当自己国家的皇帝?
所以,哪怕这些皇子的腿都吓软了,他们也必须表现得非常强硬。
而除了要表现出来自己的强硬以外,这些皇子也必须要表现出来,自己维护皇族成员的一面,要知道,皇族成员可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皇子到底能不能登上基当上皇帝的。
这么说吧。
如果赵佶知道,赵桓能干出来把他软禁起来的事,赵构能干出来宁可杀自己的大将也绝不救他和他的其他儿女的事,你觉得赵佶有可能让这样的两个不忠不孝的东西得到他的皇位吗,怕不是,赵桓和赵构一出生,赵佶就会亲手掐死他们吧?甚至于都不会给他们出生的机会。
其他皇族也是一样,要是他们早知道赵桓和赵构根本就不在乎他们这些同族甚至是嫡亲兄弟姐妹的死活,他们肯定会动用一切手段阻止赵桓和赵构当上皇帝的。
整体来说,目前赵宋王朝的一众文武和一众皇子还有点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意思。
十月六日。
前线突然传来消息,虎贲水军已经开始集结,而且有虎贲军的官吏开始组织匠人和民众于采石矶修建浮桥,虎贲军似乎在为大军全面过江做准备。
赵佶大惊,连忙又召集大臣在延和殿讨论局势与对策。
虽然已经讨论了三天,可面对大敌当前,赵宋王朝的一众文武大臣对于到底该怎么应对李存有可能北上攻打东京汴梁城一事,仍是各持所论,建议不一。
如今,见虎贲军真有可能要打过来了:
有的大臣主张赵佶应避敌锋芒,离开东京汴梁城,前往关中,以保存赵宋的江山社稷为先,他们说:「蚁贼此时气焰嚣张,锋不可当,我军若出,望敌必溃,此兵家所忌。望官家西奔关中,集天下之兵,选将出师,兵分四路,将蚁贼围而歼之,使其船马不得归。」
有的主张赵佶应坚守东京汴梁城,给军民以信心,以待勤王之师来保护东京汴梁城,他们说:「京师乃天下之本,本既摇动,何以支撑天下乎?现今京师雄师尚有数十万,可以坚壁戒严,收民清野,使蚁贼攻不得前,退无所掠,师老而气沮。待勤王之师一到,则内外成犄角之势,那时候,围攻蚁贼如同驱使犬羊之群,李存必将罗拜请命。」
——赵佶早就向京东京西等路下达勤王诏令,让各地守臣,酌情招募敢勇,精选骁锐,委兵将官,星夜部发,拱卫京师。另外,高求已将修建艮岳万岁山的那数十万匠人组织起来,发放兵器,日日操演,也颇为有点能去打仗的架势。
还有人反驳以上两种观点,他们说:「昔日,契丹拥百万之师,直抵澶渊,
当时若听从避幸之请,坚壁之言,岂得天下太平百有余年?仰赖祖宗威灵,社稷之福,寇来公坚持请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