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赵佶最后的挣扎(求月票!)(3 / 4)

干宋 任鸟飞 4569 字 3个月前

责。

——真定府,庆历八年置安抚使,统真、相、邢、赵、洺州。

三是河间府军事总管,由杨惟忠负责。

——河间府,太平兴国元年名高阳关,庆历八年置安抚使,统瀛、莫、雄、贝、冀、沧、永静、保定、乾宁、信安州军,大观二年升府。

四是大名府军事总管,由王育负责。

——大名府,庆历八年置安抚使,统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通利、保顺州军。

这四路军事总管,同时兼任诸路副都总管。

童贯要求四路军事总管积极开展招集逃亡军人,及招刺诸处游手人充军,以为备边之画。

童贯想用这四总管来建立起来河北军事组织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招兵买马,充实实力,以此来巩固和加强河北防御。

因为河北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关可以据守,所以赵宋王朝自建国以来,为防辽军南下,在河北边防线上采取了很多防御措施。

例如,大规模种植榆树柳树构成防御树林,开挖塘泺修建「水上长城」,加强河北城池建设构筑城池防御体系等等。

这些措施,应该说对巩固赵宋王朝北部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一百多年间和平友好无战事,边境之人不识兵械,甚至有许多士兵不会骑马,河北边防虽貌似存在,但无论是战略设施还是防御体系,皆已逐渐废弛。….

童贯对河北的军政情况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毕竟,童贯已经在河北这里待了两年。

这也是赵佶为什么重新信任童贯的原因之一。

童贯将郭药师和常胜军看作是第一道防线,将四军事总管看作是第二道防线,而黄河则是第三道天然防线。

童贯以为通过这样加强部署,河北防线应该是固若金汤。

回京后,童贯向赵佶汇报说,郭药师练兵有术,力能抗乾,忠义可嘉,绝无异图。

同时,蔡攸也向赵佶保证,郭药师绝对没有问题,大可放心使用。

赵佶这才打消了对郭药师的疑虑。

在这之后,仍有很多人向赵佶奏禀,说郭药师此人不可信任。

比如,转运判官郭永,就紧抓着郭药师不放,不停的给赵佶上奏章说:「它日乱边必此人也。」

还有许多像郭永这样的人,他们都担心郭药师成为安禄山第二,担心他拥兵自居。

可赵佶却选择了相信童贯和蔡攸,认为郭药师不会出问题,对这些人的声音选择置之不理。

……

童贯回京不久,赵佶突然以童贯剿灭张迪、高托山等河北、京东的义军为由,下诏书让大臣们议赏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不久之后,赵佶正式颁布诏令,童贯依前太师、领枢密院事、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进封广阳郡王。

在此之前,赵宋王朝异姓非外戚,无封王者。

在蔡京主政初期,为「持绍述之说」的政治需要,蔡京曾建议赵佶封王安石为舒王,后来何执中又被赵佶封为清河郡王,但他们都是死后追赠的。

活着封王的只有童贯一人。

这在赵宋王朝都是史无前例的。

而且,童贯不仅是一名军事统帅,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宦官。

而宦官封王,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三人。

——另外两位是冯翊王宗爱和博陆王李辅国。

童贯并没有收复燕

云十六州,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童贯的仗打得不行,李存也不可能做大做强,夺了赵宋王朝的半壁江山,现在更有灭掉赵宋王朝之势。

按说,这种情况下,赵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