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给李存送去,实在是太缺德了,并不是一个坏人的张邦昌,也不愿意干这种事。
可张邦昌担心他要是不带着赵串珠去见李存,李存可能连话都不让他说,就把他给「卡察」了。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他张邦昌死得可就太冤枉了。
没办法,张邦昌也只能是选择死贫道不死道友了。
而且,张邦昌估计,李存也不能这么猴急,对才十二岁的赵串珠下手。
当然,因为赵串珠跟她母亲崔贵妃一样,相当高挑儿,李存也有可能将赵串珠误当成十三四岁,甚至是十四五岁。
良心未泯的张邦昌,悠悠地心想:「我得找个机会提醒一下大乾皇帝宁福帝姬的真实年纪,唉,我这是在造孽啊~」
让张邦昌万万没想到的是,听了张邦昌的主意,赵桓竟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朕怎么将串珠给忘了?!」
此言一出口,赵桓就意识到他说错话了。
赵桓连忙向张邦昌看去,就见张邦昌正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仿佛没有听见他说什么一般。
赵桓暗自点了点头,心道:「这是一个聪明人。」,然后问:「只叫串珠陪你去见大乾皇帝怕是不够罢,不如将金印也带上?」
「金印」是令福帝姬赵金印,她的母亲早亡,母亲的家族也没有什么人,所以,赵佶自己跑了以后,就没有什么人管她了,使得她也没有离开东京汴梁城。….
不过赵金印现在才九岁。
所以,听赵桓提议将赵金印也带上,张邦昌都有些傻眼了。
反应了一下,张邦昌忙说:「不必,有宁福帝姬即可。」
赵桓听言,问道:「爱卿确定这足够矣?此事可非同小可。」
「够……罢?」
迟疑了一下,张邦昌犹犹豫豫的又说:「不然叫崔太妃一同过去,就说乃宁福帝姬侍女?」
——也就是,崔氏被赵佶给打入了冷宫,主要此事涉及到了张邦昌的小命,要不然,以张邦昌的胆量,别说打将崔氏送给李存的主意,就连将赵串珠送给李存的主意,他都不敢打,明哲保身,才是他一贯的行事准则。
张邦昌心想:「有崔太妃保护宁福帝姬,应该比我冒险提醒大乾皇帝宁福帝姬的真实年纪有效罢?」
赵桓皱眉:「这……可行?国家大事,断不可儿戏也。」
见赵桓什么都不懂,张邦昌暗叹赵桓活得可真失败,但他嘴上却隐晦的说:「或许比带上令福帝姬更有成效。」
听张邦昌这么说,赵桓也只能将信将疑的同意了。
张邦昌又求赵桓御批,不改变割地议和这个大的战略方针,以保证他们这些在乾军的人的安全。
可赵桓却没有同意。
——在赵桓看来,只要能保住赵氏的江山,只要能保证他自己的小命安全,没有什么人是不可以牺牲的。
赵桓没同意不改变割地议和这个大的战略方针让张邦昌很不安,以至于刚上马,张邦昌就开始恸哭不已——他害怕这是一条不归路,担心自己有去无回。
看到张邦昌如此失魂落魄的样子,前来替赵桓送行的赵构,康慨而又豪爽地对张邦昌说:「少宰此去,乃为国分难解忧,此男子事,不可如此!」
听了赵构此言,张邦昌很惭愧,于是他擦干眼泪,带着崔氏和赵串珠,以及一大堆各种名果、珍膳、御酝,还有珍珠束带十条(每条上面都有北珠二十五颗)、正透飞凤犀腰带十条、花藤匣丝盒十盒、金棱真玉注碗十副、汇盝玉酒杯百只、金托里玳冒
盒十盒、细鞍辔十副、乌银间金镀作子架坐十架、琥珀假竹鞭十条、丝稍匣十匣,前去青城拜见李存。
虽然赵桓、张邦昌君臣准备得已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