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制造方法泄露出去怎么样?”
李存迅速在心中权衡利弊:“如果有民间资本进入到自行车制造行业,肯定能很快就将自行车的价格给打下去,使其不说变得亲民,至少一家几口人努力劳作一年肯定能买上一辆自行车,就像后世我国建国之初那样。”
“只是这样,将来自行车的制造方法,肯定会流漏到国外去。”
“唉!这种事哪是能避免的,再说自行车的科技本身并不高,流露到国外只不过就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我只要叫大乾王朝抓住轴承等核心技术不外漏就行了。”
“嗯……不过目前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自行车制造行业牵扯到大量功勋甚至包括我皇家的利益,如果冒然将利润交出去,肯定会受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不利于自行车行业的发展。”
“还有,如果全都搞国营,那么想要让大乾王朝的经济高速发展,根本就不可能,就像后世建国初期那样。”
“只有部分私有化,并且令公私企业形成竞争的关系,才能让自行车大力发展,不,不只是自行车行业,而是所有行业,然后才能推动大乾王朝的经济高速发展。”
“对,这是历史证明过的。”
虽然李存并不喜欢这样,但要想释放出大乾王朝的经济潜力,让大乾王朝富饶强大起来,势必得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到那时,大乾王朝就可以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一样,利用过剩的产品,把触角伸到全世界,在全世界搞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有这样的大方向了之后,有些事情就变得简单了。
比如,李存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大型纺织厂。
就可以在搞国营的大型纺织厂的同时,再大卖纺织机。
这样肯定就会有私营的纺织厂建立。
双方竞争,才能让大乾王朝的民众穿衣不愁。
还有李存推动的用钢筋混凝土取代木结构的房屋,情况也是一样。
国营的建筑公司、水泥厂、建材厂和私营的建筑公司、水泥厂、建材厂共同发展,相互竞争,才能让建筑行业大力发展,进而让民众受益。
不过——
有一件事,李存也得考虑进去,那就是确实得让跟自己打江山的老兄弟们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好是长期的,这样一来,首先不会让自己的那些老兄弟和为自己效力的人寒心,其次能让他们一直制衡那些文官集团。
这方面,李存不会去学他很佩服的老朱,相反满清在这方面搞得还是不错的。
但有关基础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却不能让他们,不,是不能让任何人伸手。
这是李存的底线。
想了想,李存觉得白糖行业不错,既有很大的利润,而且适合长时间赚钱,关键,平民吃不上优质的白糖,也不影响民生,还能减少一些肥胖和疾病。
印度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国。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唐宋年间,就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文化的交流促使技术、工艺进步,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相继出现。
唐宋时期所生产的中国糖更是远销波斯、罗马。
而当中国的甘蔗制糖技术向外传播的同时,阿拉伯人也把印度的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方国家。
所以说,这个时期已经有白糖、冰糖等糖类以及许多相关的糖类制品。
但有两个问题。
首先就是,由于受技术不高的限制,目前的白糖,根本就提纯不出来后世那种高级感的雪白色的白糖,甜度也不如后世的白糖。
再有就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