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来了一句:“朕心已决,都退下罢。”,然后就将这些主和派的文官给打发了。
这些主和派的文官也知道,李存不是李标,李存虽然平时也虚心纳谏,但要是李存下定了决心做某件事,就绝不是任何人能阻止得了的。
加上,李存从来都没有错过。
这些主和派大臣也不自信他们自己是对的。
至于那些收了西夏使臣好处的大臣,在李存那双仿佛洞悉一切的双眼之下,连个屁都不敢放。
于是,被主战派和主和派吵得连大主意都不敢拿的李标,用了小一年时间都没能推行的伐西夏一事,李存三言两语就开始执行了。
等到所有大臣都退下,养心殿中只剩下李存和李标父子俩的时候。
李标主动说起:“叫父皇失望了,儿臣知晓,父皇一直未出手,便是想看儿臣如何做此决定,可儿臣常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而不敢冒然开战。”
听了李标的解释,李标由衷地说:“你生性稳重是好事,不喜欢战争,亦是好事,不然,朕还忧心你好大喜功,而致我大乾于万劫不复之地。”
李存又说:“你能在我大乾如此兵强马壮之时,为了大乾稳定和发展,为了与民众休养生息,而不愿开战,朕以你为荣,你将来定然会是一个好皇帝。”
听李存这么说,李标暗松了一口气。
其实,真是因为清楚开启战端的凶险,李标才迟迟不敢做这个决定的,毕竟,那些文官说得其实也很有道理,而在结果出来之前,谁又敢说,对西夏开战就一定对呢?
李存也没有说假话,慎重一点的皇帝,确实不容易将王朝带入深渊中。
最好的例子就是赵佶。
要是赵佶不那么好大喜功,能够慎重一些,赵宋王朝兴许就不会灭亡了。
所以,李存对于李标的选择,不能说满意,但也能接受。
就像李存所说的那样,自己的继任者,是一个守成的仁君,对于巩固他们李乾的统治,其实帮助很大,像刘邦的继任者汉惠帝刘盈,为政宽仁,在位期间,制定和推行了有利于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措施,在经济方面,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才有了西汉王朝二百一十年的江山,甚至才有了汉人这个民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至于打江山为大乾王朝开疆拓土的事,还是让李存来干吧,毕竟李存的宝刀还未老!!!
……
……
上个月答应这个月给兄弟们加更三章。
结果,这个月一直在忙,就这么一直拖到了月底。
还有三天,我尽量将那两更给兄弟们加上,如果真加不上,我下个月也一定补上,肯定童叟无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