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能这样了……”简雍无奈,一个制度的建立,里面包含的问题可没那么简单。就说这市价,到底按照什么标准来算很难说。
毕竟各地的粮价各有不同,同时随着商人的买卖,粮价的波动也会有变化。什么时候买入,什么时候卖出,按照什么价格买入,什么价格卖出,这些都是问题。
另外还有仓储的问题,如何保障粮食的存放。另外就是吏治,如何确保官员不出问题。刘韬给出一个概念,但如何落实,那绝对能让人怀疑人生。
“常平仓如果能在我们这里重新出现,那么百姓也不必担心丰收会导致亏损,歉收会活不下去的问题。”刘韬感慨,“宪和,可知道常平仓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吗?”
“主公所谓,莫非是乡绅?”简雍想了想这常平仓的作用,然后大概明白了。
这年头的乡绅,或者士卒大概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懒。不会想着怎么去开拓赚钱,毕竟要当官,可问题是没钱的话那肯定要贪墨,为了不贪墨就需要有钱。
怎么来钱,商业和工业都有风险,越多人投入越有风险。稳定方面,也没有田地产出那么问题,所以大家的目光还是放在农田上面。
毕竟每年都有田租可以收获,不需要花费多少心力就能收到钱,当然是首选。可仅仅是这样显然不能满足,把种田当成一种产业,那么按照资本的想法,自然要利益最大化。
于是粮价就如同股市一样,士绅在收购粮食的不断压价,然后在灾年捂盘惜售,把粮食的价格炒高,然后再进行出手。
后世炒楼的那些人,用的基本上,都是这些老祖宗玩烂的手段。
要操控粮价,那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粮食的不可流动性,所有粮食只能在本县,或者本郡出手,不能流到外地。否则的话粮价波动很难控制,想要利益最大化就不可能。
造成这个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商人,尤其是那些大粮商。所以各朝各代都在打压商人,一方面因为自己没那么多时间经商,眼红;一方面商人让他们难以操控粮价,不爽!
常平仓,在国家面上,那肯定是利国利民,但对于世家来说,却是剥夺了他们操控粮价的途径,200的利润,被压缩到20到35,完全就是赚个辛苦钱,习惯了200利润的他们,自然是要抗议的。
正好这玩意需要官吏来管理,很巧的是,这年头官吏更多来自这些乡绅世家……
很多常平仓很容易出问题,根子其实就在这上面。
“有时候,我就觉得,来云中其实真的不错。没什么豪门大户,最多一些在县里当官吏的小家族。这意味着,我们最大的阻力,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的麻烦。”刘韬感慨。
顿了顿,看向简雍说道:“这也是,我们能在这里搞常平仓的原因。”
换了中原地区的郡县,估计这个不知道要遇到多大的阻力,而且被多少人算计。他们会用一百种方法,告诉他:常平仓是开设不起来的!
“主公一直很幸运。”简雍笑道,这个已经成为几个核心,私下打趣的一个话题。话说回来,四小时的幸运,谁又不想得到呢?
“如果你要体验一下的话,我也可以给你施展一下……”刘韬想了想,低声说道。
“属下已经够幸运,而且幸运之后,突然变得不那么幸运,也是挺糟糕的。”简雍却很理性的拒绝了。
“对,这就是我现在的感觉。”刘韬颇为无奈的说道,“我已经习惯每天都有四小时幸运的时间,另外我总会在想,如果能一整天都幸运就好。”
最好幸运程度更多一些的话,那更好不过……人啊,到底是不容易知足。
针对常平仓的事情,简雍还打算去好好想想,给出一个方案,然后找几个人讨论一下。
结果临出门的时候,却是想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