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杨氏农业(1)(2 / 3)

有多少,就能让粮食保持在50~100年之间。才能食用。”

我听的心里怦怦直响。这可是千载良机呀,虽然我们有小世戒装粮食,但是很多是没有的,比如大姐家里面,二姐还有包括李大师,他们都没有。

“我们现在就过去看看。”一行人坐着车,风驰电掣的奔向实验田。

表姐坐在车上,脸上也开始有笑脸了:“如果这是真实的话,那我们做成粮食,只要找对了地方,应该没事的,准确的说,应该能度过这次天劫。”

“为什么你们能肯定,这次天劫是粮食。”

“我父亲自从东非回来以后,努力的在推演那几个字,始终觉得跟粮食有关,他说他好像遇见这几个字的。”

“说没说过在什么地方遇见过的?”

李源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他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如果想起来了,说不定就能破译出这次天劫的秘密。”

实验田的确是很大,旁边有一幢楼,钢构的,杨世林带着人迎接了我们:“太爷爷,你们过来是看我的那个粮食储存的吧?”

“对,你们这次用粮食用了多少?”

“我们进行了六批次,差不多用了4000斤粮食。”

“你把所有的数据,还有原理告诉我们听一下。”

“我是从书上想到这个问题的,不是说肉身不腐吗?他们生前吃的很多药材,我就想到药材肯定有能防腐,结果就找了几样药材,挥发性的,实验差不多一年了,效果很理想。”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世林就把各种实验数据,递到我们手里边讲解,又到实验室里专门看你放置的粮食。

说实话,我在后边听的也是懵懵懂懂的,但是父亲好像对这些数据很有兴趣。

就这样,我们在实验室里差不多就待了一整天,李源的眼睛一直看着,各种存放的实验粮食。

“我能问一下吗?这些药材好找吗?容易种植吗?”

“差不多都是野生的,种植这方面我还没有太去想,要不要再用种植的药材试一下?”杨世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些草药很容易采摘,而且用量还极少,不到5克。就能令百斤稻谷或者小麦,能保持50~100年,还不影响口感。”

第二天,我们又下实验田看了看,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现在我们用的是全部循环种植粮食,尽量不用化肥,鸡鸭鹅粪,经过发酵做绿肥。

有人认为这是摒弃科技,让自己受累。这是自己在绝自己的后路,天劫到来的时候是没有这些化肥。

“我们这趟技术是从农科院购买来的,觉得可行,我们实验了两年,而且还没污染,全部是有机物质。”

“产量上有没有差距?”

“有,但是不是很大,能接受的范围,但是粮食的品质却提高了很多。”杨世林边用手上的笔记本调出了各种数据,让我们看:“这是水稻的产量,这个是小麦的产量,玉米还有在后面。”

我看出了杨世林对农业的执着。

“封氏家族还有余氏家族,他们的人在哪个地方?我怎么没有看见呢?”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是在这边,现在应该是去制种那边了,太爷爷,你们在什么地方找来的这些人,真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吃苦的人。”

父亲看着杨世林,他们的家族都是很古老的。

“他们送了几批人过来了?”

“好像每年一批,送过来的人识字不是太多,好歹能吃苦,听得懂,其实他们的记性很好,余氏家族的那些人,虽然笨了一点,勤能补拙。封氏家族这边过来。有两批人了,有学制种的,有学我们这种循环经济的耕作。”

”我们能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