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宣太后专权:牝鸡司晨,弄权干政(2 / 4)

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凭借卓越超群的军事才能、果敢决绝的决断魄力以及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力,迅速集结精锐兵力,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横扫诸多王位竞争者的势力,为公子稷的继位之路扫清了重重障碍。

在这场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王位争夺战中,芈八子充分展现出了其超乎常人的政治智慧与英勇无畏的果敢勇毅。她周旋于秦国宗室大臣、旧贵族势力以及各方诸侯之间,或巧言拉拢,许以重利;或雷霆打压,毫不留情。她巧妙地利用了秦国朝堂上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与利益纷争,成功将远在燕国的公子稷迎回秦国,扶上王位,是为秦昭襄王。

由于秦昭襄王继位之时年仅数岁,尚未具备亲理朝政的能力与经验,芈八子遂以太后之尊,名正言顺地代理朝政,自此开启了她在秦国长达数十年的专权统治之路。彼时的秦国朝堂,虽有诸多势力相互制衡,但在这场王位更迭的狂风暴雨洗礼之后,各方力量均遭受重创,元气大伤。而宣太后与魏冉则凭借着在迎立秦王过程中的赫赫功勋以及手中掌握的军事力量与政治资源,成功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构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权力堡垒,令各方势力望而生畏,不敢轻易挑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与此同时,秦国所处的外部地缘政治环境亦极为严峻险恶。东方六国列强对秦国的崛起心怀忐忑,忌惮不已,时刻妄图联合起来,群起而攻之,遏制秦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这种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复杂局势之下,秦国急需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来稳定政局、整合各方势力,凝聚全国之力以应对来自内外的重重挑战与压力。而宣太后,恰好凭借着自身的权谋手段、政治魅力以及果敢决绝的处事风格,填补了这一权力真空,成为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肩负起引领秦国在战国乱世中砥砺前行的历史重任。

三、专权表现

在朝政决策的核心领域,宣太后可谓是独揽大权,一言九鼎,成为秦国实际上的掌舵人。她将弟弟魏冉破格擢升为相,使其得以掌控朝政中枢,总揽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执行,成为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得力臂膀。同时,封另一位弟弟芈戎为华阳君,又大力重用公子悝、公子市等王室宗亲,构建起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外戚与宗室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庞大政治集团。通过这一系列精心布局的人事安排,宣太后将秦国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攥在了自己的手中,朝堂之上,事无巨细,皆需经她点头认可方可施行,其权势之盛,一时无两。

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与外交战略的制定上,宣太后更是展现出了其独特而精妙的政治智慧与长袖善舞的外交手腕。公元前 307 年,楚国兴兵攻打韩国,韩国势单力薄,难以抵挡楚国的兵锋,遂向秦国求救。面对韩国使者的苦苦哀求与殷切期望,宣太后以一种极为直白、大胆且令人咋舌的方式回应道:“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其言下之意,秦国出兵救援韩国,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韩国若想获得秦国的援手,必须拿出足够诱人的利益作为交换,如割让土地、献上珍宝等实质性的回报。这一言论,虽被后世诸多史家诟病,认为其有失一国太后之尊仪风范,言辞过于露骨粗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宣太后在外交事务上的务实态度与精明算计。她深知,在战国这个以实力为尊、弱肉强食的时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外交决策都需以秦国的实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在她眼中,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因此,在外交谈判桌上,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利益的追求与渴望,试图为秦国争取最大程度的实惠与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