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看去,张德海立即应道:“皇后娘娘放心,明日您就能吃到马铃薯和番茄。” 吃完炸薯条和炸鸡,沈幼安便将这事放在了心里。 如顾承澈所说,百姓吃土豆多是蒸煮,极少有人油炸。这个时代,油是金贵东西,寻常百姓只有过年时才会炸些年货,寻常哪舍得吃油?更别说用油炸土豆了。 他们不舍得,更想不出这种吃法。 所以,做出炸鸡和炸薯条的,无疑是她的老乡。 沈幼安将这件事交给秋菊去打探,她没让她失望,没多久便查到了消息,那家炸鸡店背后的东家是沈月。 没错,就是当初发现玉米和番薯的沈月。 但这次的土豆和番茄并不是她发现的,但她也是积极推广者。 经了解,沈幼安这才发现这位沈月不简单。 她出身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十岁时被父母用二两银子卖给江家做童养媳,她不仅要伺候药罐子婆婆,还要供养夫君读书,照顾年幼弟妹。 她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片天,先是治好了婆婆的病,再是挣钱供夫君读书,养育弟妹,最后还以一己之力帮助了几个出嫁的姐姐,将姐姐们带出火坑,最后带着全村致富。 致富后,她又为村子里修桥铺路,救助老弱病残,是兖州一带出了名的大善人。 九年前,也就是顾承澈刚登基的那年,沈月夫君进士及第,被顾承澈钦点为探花郎,之后入翰林院,后外放西南做官,一路扶摇直上。 直至今年任期结束,才迁回上京,入了内阁。 沈月这些年陪着她夫君外放,生了两儿一女,她不仅将三个孩子教养的极好,手里的生意也没放松。 她原是美食起家,如今农业,各种农作物的买卖;手工业,纺织以及陶瓷;服务业,酒庄、钱庄;美妆,胭脂水粉、肥皂精油;甚至海外贸易皆有涉足。 如今她的产业更是遍布全国,已经是大燕极具名气的女商贾了。 沈幼安打心底里服气。 她这位老乡也太厉害了,简直是行走的大女主。 与她相比,自己真是太废了。 除了享受阶级带给她的一切红利外,没有为这个时代作出任何贡献。 得知沈月如今就住在上京,她当即有了见面的心思。 十几年前,沈月发现玉米番薯时,她就有面基的想法,可惜当时沈月刚生完孩子还在坐月子,不方便舟车劳顿。 江来福办事效率极高,她上午传令下去,沈月下午就进了宫。
第222章 老乡沈月(2 / 2)